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无人超市的惑与解:任何无人服务不能撇除人的主体性

2017-09-13 14:37:44  东南网    参与评论()人

“无人超市”的惑与解

阿里的“无人超市”,准确来说是“无人便利店”,甚至是“无人售货站”,是一种介于专卖店和自助售货机之间的无人营销方式。它看起来很便捷、高效,适应现代都市人生活快节奏的需求,将对现今的商业形态、市场格局、经济前景构成影响,并有可能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商业形态在持续升级之后再度“扁平化”,并且出现“人工销售”与“无人销售”混合的趋向。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市场经济的商业形态先后经历了摆地摊、门面店、商业街、超市、购物城的升级换代,用30多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商业转变历程。现今,阿里的网购、线上淘宝、远程支付、快递送货、无人超市等“电子销售链”又迅速兴起,引发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的重构整合,商业形态大转变、大改组还在进行之中,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的商业格局、商业形态造成猛烈冲击。

第二,销售方式“少人化”乃至“无人化”将对劳动密集型的商业、服务业发起冲击,也将改变城市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方式。

“无人便利店”的关键技术是人工智能、移动支付,这将引发高科技手段对商业、物流业、城市化前景和金融创新走向的改变,促使街头各种商店、银行、服务设施更为便捷化、小型化、连锁化。将来,无人便利店将遍布街头,或者集群组成具有百货或多元服务功能的综合超市,必定会对物价、房价乃至劳动力价格发生影响。

第三,创设可预期,推广有瓶颈。

“无人便利店”目前推广的最大瓶颈是成本与收益的对称问题。目前尚不清楚阿里“无人便利店”的单体造价、销售额度、实际收益。但可想而知,由于构件是高科技投入,沉淀成本和维护支出是可观的,能否在预定时间内收回投资?边际投入与边际收益是否支撑扩大规模?在中国,无人售货机已经出现十几年了,目前看来,推广仍然步履蹒跚;现今的街头无人图书橱、无人售货机等要么是设在有人“关照”的区域,要么功能比较简单。可见,受众有个考量与接纳的过程,保护这些“无人”设施也有个社会文明与法治进步落实的过程,否则,厂商有可能只赚吆喝不挣钱。

第四,中国目前虽然在某些领域实现了经济转型,但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较大份额。

“无人店”能否代替人工店?被代替的人力能否顺利转型再就业?“无人化”或“少人化”将腾出的劳动力推向何方?这些都是考验经济与社会治理的严峻问题。

面对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汹涌势头,我们需要在产业升级转型的同时,强化对劳动力再培训和再就业的引导,满足人力资源优化升级的迫切需求。

第五,任何“无人”服务不能撇除人的主体性。

“无人便利店”看起来很美,但无人销售是否真的比“有人销售”更加强大?无人销售是否真的不需要非程式化的沟通、解释、示范,乃至微笑?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强烈需要人文关怀,无人销售又是如何解决这个瓶颈?这也是个问题。

总之,无人便利店来了,但我们无须恐惧,也不必狂欢。只要它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生活改变,让人们从单调而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去从事更有价值、更加快乐、更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都该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