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经济学家倡议:销售机票可收取合理服务费(2)

2017-08-23 15:31:05    环球网  参与评论()人

2016年4月到6月,知乎发布了值乎三个版本;果壳旗下的付费音频知识问答应用“分答”于2016年5月上线;

2016年6月,喜马拉雅FM开始试水内容付费;蜻蜓FM于2016年10月上线付费专栏

2017年3月7日,“豆瓣时间”上线……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人数约3亿人。企业智库发布的一项报告则显示,超过五成网民有过为知识付费的行为。

不仅是互联网,中国已经大踏步步入“服务经济时代”,用户会越来越愿意花钱购买服务。

2015年是值得历史铭记的一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突破50%,达到50.5%。对于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而言,这的确是一次深刻的转型。

为服务付费,也是需求侧升级的体现。过去,消费者只看价格,越低越好。但现在,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体验,只要体验好,价格贵些没关系。

无论用户、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转变思维模式,理性看待免费与收费。

举例而言, 2016年2月,国家民航局下发《关于国内航空旅客运输销售代理手续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规定:销售代理企业“不得向旅客额外加收客票价格以外的任何服务费”。

这样的规定初心是为了保护用户利益,但却没有考虑到服务提供方的苦衷和激励兼容问题。

比如,一些OTA一直说,他们有亚洲最大的呼叫中心,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等。这何尝不是一种人力成本。除了这块成本,一张电子机票的出现,还需要包括航司直销网站在内的技术人员的运营成本、网站的维护成本及人工运作成本。甚至,留存下来至今一些电子客票的打印,也都是航司或OTA自身在往里贴成本。

可以说,上市在线旅游企业(OTA)乃至航司自身,在机票价格不能涨的背景下,现在几乎是“免费”为航空公司打工。

这对于讲究多方“共赢”的市场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诚然,国家需要“看得见的手”来调控不合理的价格,但同样,国家也允许“看不见的手”发挥市场之力。在“看得见”和“看不见”之间,既要考虑到宏观大计,同样,还要考虑到企业、消费者的服务感受等诸多因素。

而且,就机票这个行业来说,OTA、代理乃至航司官网的作用,都是为了提升效率。如果打击他们提升效率的信心,难道大家都愿意回到排队线下购票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