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红色电影缘何受追捧?人民电影拍给人民看

2017-08-18 10:31:07    光明网  参与评论()人

电影是广泛有力的大众传媒工具,新中国电影的红色传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复兴而奋斗。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红色电影传统的奠基之地。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于抗战胜利后,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电影事业核心基地,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它发展和传承了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传统,确立了新中国电影的文化根基并有力地传播了新中国电影的人民性价值。

   一、红色力量汇聚东北地区:接收殖民文化机构,建立人民电影基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开辟东北解放区工作,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抽调十万名干部前往东北。延安干部第八中队文艺工作队和延安电影团先后出发,前往接收日本在长春设置的殖民文化机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党制定了“接收东北敌伪电影事业建立我党宣传机构草案”,包括方式、器材、人员、组织方针及计划等多个方面。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也是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传统的诞生和奠基之地,培育了大量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隶属于八路军总政治部,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红色电影机构;延安干部团第八中队的主体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也是红色文化艺术的培育基地。这两支力量到达东北的同时,电影艺术家袁牧之随苏联红军回国。先期进入“满映”的中共地下党和厂内进步力量组织成立了东北电影公司。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将几支红色力量组织起来,顺利实现了对“满映”的接收。

因战时需要北撤兴山后,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更名,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为加强电影力量,中国共产党再次从各方面汇聚人才齐聚东影,包括西北电影工学队、东北文艺工作一团、东北青年文工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华北大学文工团等,中央宣传部还下令各野战军抽调适合文艺工作的优秀干部到东影,港澳电影工作者以及上海解放后的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其他一些文学家、画家、音乐家等均从四面八方来到东北。这使得东影的力量短时间内得到加强,为人民电影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充分准备。“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