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外卖配送标准 指向多重权利保护

2017-08-07 13:32:03    华西都市报  参与评论()人

外卖配送人员宜年满18周岁,须进行身份审核。8月5日,《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在京发布。该标准规定了外卖配送的服务机构要求、服务人员、服务流程、异常情况处理、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该《规范》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联合外卖平台起草,将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北京晚报)

经历数年的发展,网络外卖行业确实到了一个亟需步入规范的时期。这次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联合外卖平台起草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正回应了这种期许。

从消费者角度,当然会为这种行业性的自律要求叫好,甚至不排除一些消费者反倒“同情”起外卖小哥:规则是不是太严了?如果说作为消费者与服务者之间的一种互相体谅,这种心理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真正置于权利的角度,这种“好心”或又是没有用到点上,有滥施同情之嫌。一方面,任何行业都不能少了规则。另一方面,即便要“同情”外卖小哥的不易,也不能是通过降低要求和弱化规则来实现,而是要关注他们应得的劳动权益保障。

前不久媒体对于浙江的外卖市场调查就显示,外卖配送市场存在着五花八门的用工制度、各自为政的薪酬计算办法,“订餐平台往往将送餐业务外包给劳务派遣公司,由承包公司招募人员,产生‘隐形’劳动关系”,因而用工制度都由各公司自行制定,缺少统一规范,劳动权益较难保障。这种状况并非孤例,而是具有普遍性。可以想见,若外卖小哥的正当权益无法获得足够保障,要真正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恐怕也就难免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

当然,上述状态并非单纯是外卖平台的责任。网络外卖作为一种新的市场业态,其从业人员一般流动性相对较大,也催生了新的劳动合同关系,原有的社保缴纳体系与这种新业态之间注定存在着不少需要调试的空间,它需要现有社保制度对于像外卖小哥这样的灵活就业群体有新的制度规范。显然,这一点远非行业自律能够解决,而是有赖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有针对性的向新业态校准。

一个规范市场的形成,取决于企业、从业者、消费者、外部监督等综合力量的博弈,如果说行业自律性质的服务规范所着眼的是处理好从业者与消费者的关系,那么,从业者与企业乃至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比如从业者合法权益的确定,对于行业的规范程度,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也是外卖行业提升服务水平,所无法绕开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