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遭遇“中年危机”的吉林油田向“变”而生(2)

2017-08-07 10:32:24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新立采油厂搞起了作业队承包改革,修一口井一结账,作业工从139人减到100人,通勤改为驻厂,工作5天休息5天。“改革前都喊缺人,现在人少了20%多,效率却提高一倍多,返修率下降。”新立采油厂生产科副科长侯立刚说,打破“大锅饭”后职工平均年收入增加一万元。“活是多干了,但多赚钱,心里舒坦。”王建华说。

吉林油田一方面存在冗员,一方面还“雇保姆”。新民采油厂4个食堂曾外雇12名厨师。2015年2月,该厂培训精简下来的职工,让“采油工变大厨”,转岗职工收入不减但年节约外雇人事开支50万元,而取消“小食堂”、统一饭菜标准也让餐费从每年110多万元减少到90万元。

吉林油田改革后显现7600名富余人员,采取“挖渠放水”,向创效岗位转移,拓展外部劳务市场。如今,2500多名油田技工在长庆油田等工作,年创效1.2亿元。同时,吉林油田清退900多名外雇用工,清理长期不在岗人员近400人。

  成本减半,产量增加

已进入“生命”末期的松原采气厂大老爷府油田是吉林油田开采难度最大、效益最差的油块,每桶油完全成本达119美元。“大老爷府油田必须动大手术,压缩成本、优化组织结构。”松原采气厂副厂长季亚辉说,原有7个工作队整合为一个项目部,人员压缩55%,关停10%左右的无效益油井,并调整其余油井注水、机采、集输系统,科学开采。目前,大老爷府油田每桶油成本降低55%,单井日产增加18%。

从勘探开发到生产经营,油田开采多是“亿”级投入,“手”稍松就会导致大量无效投资。低落的油价倒逼吉林油田必须过“紧日子”,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招标采购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点环节。吉林油田用“互联网+”思维,推行物资采购“网上超市”,统一定商定价,集中采购,采购效率提升的同时,二三级物资采购价格比市场价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