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在欧佩克与美国等产油国反复拉锯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呈波动下滑走势

2017-08-01 09:23:0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上半年国际油价不振的根源在于全球石油供应过剩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石油市场处于从隐性再平衡重回阶段性过剩的节奏中,供应并未有效减少,需求依然不振。此外,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缩表进程,全球美元流动性将大幅度减少,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冲击。

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落实减产协议与美国等国原油增产反复拉锯影响,呈波动下滑走势。年初,欧佩克减产计划正式实施,国际油价迎来一波短暂而有力的反弹,一度在每桶55美元左右的相对高位平稳运行。不过,这一“美好时光”非常短暂。自3月份起,国际油价多次失守每桶50美元关口。虽然产油国5月底决定将减产计划实施期限延长9个月,但国际油价下跌趋势仍未止步。6月下旬,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一度跌至每桶42美元附近,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44美元附近。进入7月份,国际油价略有回暖,但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在每桶49美元附近波动,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每桶50美元附近波动。

整体而言,上半年国际油价不振的根源在于全球石油供应过剩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石油市场处于从隐性再平衡重回阶段性过剩的节奏中,原因主要在于供应并未有效减少,需求依然不振。在供应方面,虽然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产油国达成的减产协议及由此产生的供应收紧预期给予了油价一定支撑,但由于美国及欧佩克内部减产豁免国的增产潜力使得其减产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伴随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的持续增加,美国原油产量以及库存水平双双高企,其中原油产量由年初895万桶/日上涨至6月份的934万桶/日,已经接近主要产油国俄罗斯和沙特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欧佩克内部,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不受减产协议约束,两国产量持续回升。利比亚目前原油日产量在95万桶左右,为近4年来最高水平;随着尼日利亚一条输油管道恢复运营,其原油日产量已达200万桶,且可能进一步提高。上述两国的持续增产减弱了欧佩克的减产效果。国际能源机构在其月度报告中指出,6月份欧佩克原油产量增长34万桶/日,增幅创2017年年初以来最高;同时当月的减产协议履行率仅78%,为6个月以来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