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医工融合推动创新 国内康复医疗行业到2020年或达700亿元(2)

2017-07-31 17:05:25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喻洪流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中国的康复机器人行业,特别是中高端产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国外虽然发展较早,但是实际差距并不大。我国对康复的需求要比其他国家更加迫切,特别是康复机器人领域,但是我们目前还有一部分处于跟学模仿阶段,亟须创新和创意。”

医生白天看病晚上画图

回想起去年参加第一届“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时,曹升红说,当时的产品还只是实验室的一个原型机,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通过那次大赛,让我们从中发现了产品实现商业化的可能。”

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组委会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像曹升红这样,只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或者一个初步的原型,真正能够解决康复相关的某些实际问题,都有可能被选中,进入实际的产、学、研、用、资的产品孵化过程,接受大咖指导。”

“哪怕这个创意还处在头脑风暴的阶段,只要提出来,能真正解决康复相关的某些实际问题,我们都可以一步一步对接到后面。”顾捷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第二届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的创意包括智能康复设备的创新创意、还未正式推向市场的样机或设计稿等。

顾捷称,国内外创意大赛的参赛作品基本已经实现了产品原型的七八成,目的只是希望获得投资实现产品化,但这类比赛漏掉了给参赛者从零开始的舞台。“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是一个纯粹的创意大赛,目前该领域国内还没有这样的赛事和平台。”

据悉,除了像曹升红这样的高校学生,国内各级各地一线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均可参赛。顾捷对此解释道:“医疗器械能否成功需要临床来验证,很多研发者并不是医生,需要在医生和治疗师试验后才能获得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

在和医生接触的过程中,顾捷发现,不少医生有很多想法,只是苦于难以寻找厂家实现产品化。更让他惊讶的是,很多康复方面的医生白天看病,晚上自己画图,在工程领域探索。

“康复一线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必会发现不少实际发生的需求和问题,更会产生出很多非常闪亮和具备实用性的创意。但由于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可以将这些好的创意予以孵化与实现,往往这些创意只能停留在脑海中,无法具备可操作性,成为很大的遗憾。”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的组委会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数达到23.36万人。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会前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道:“如此庞大的康复医疗群体,即使一小部分人在实际过程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再通过平台的力量变成可运用的产品,前景都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