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从打工经济到老板经济 如何让百姓从打工者变成创业群(2)

2017-07-31 17:05:25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在江苏,依靠创业提高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被看作最现实的富民路径,改革发展成果的分配方式也有了全新“排序”——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江苏省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加减乘除工作法”——增加收入、增加福祉;减轻负担、减少烦忧;以有力措施引发富民政策的乘数效应;破除影响富民的体制机制束缚。

对于富民的关键举措,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曾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做出原则性阐释——富民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向特色挖潜、向新模式新业态拓展;更深一步研究谁来创业、创什么业、在哪儿创业、怎样激发创业热情;以标准化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惠化,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与之相应的“富民33条”在操作层面对鼓励创业做出了制度性安排。

“创业补贴扩容、社会保障兜底、贷款风险分担、公共服务均等……江苏省的创业富民新政可谓‘条条是干货’,十分值得期待。”丁宏说。

资金技术激活创业热情

自2017年7月1日起,江苏省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Ⅰ、Ⅱ、Ⅲ类地区分别达到每月1890元、1720元、1520元。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单纯依赖工资增长不是长久之计,工资的背后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影响收入水平。《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李强的这一思路在当地得到了普遍认同。

为了尽快改变落后的产业结构,江苏建立了省级机关、发达县市、高校院所、优质企业与经济薄弱地区对口帮扶的长效机制,政策资源、发展资源、产业资源、技术资源持续不断地向江苏北部转移,仅2011年以来就已经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2471个,总投资19594亿元;省财政对苏北地区提供的各类补助达5788亿元;苏北新增吸纳大学毕业生76万人,引进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1.2万人,显著激活了当地的原生资源。

宿迁是由江苏北部原来4个穷县合并而成的新建城市,20年来该市的经济指标虽然仍在全省排名靠后,但纵向相比的变化令人感叹——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导向,全市建立起5800多个家庭农场;借助“一村一品一店”电商模式实施的“家门口就业”工程大幅增加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小网店、小工厂、小农场、小物流、小服务正在进一步加速该市的“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