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评:比票房更宝贵的是市场日趋包容

2017-07-31 09:26:0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说起票房,这个暑期档可不怎么提气。蛋糕只大了那么一小圈,分食蛋糕的影片却多了不少。

这个势头至少是上半年市场的延续。上半年电影票房增长10%,只有去年同期增幅的一半。更尴尬的是,票房增幅远不及电影数量的增长,单一影片的平均票房持续下降,超过71%的国产电影票房在1000万元以下。

电影市场翻脸的速度也堪比翻书。才一年多点时间,市场口味就变得难以捉摸。以前的吸金大户玄幻、青春片风光不再,连业内人士认为稳赚不赔的网红IP也不保险了,票房“爆款”更是可遇不可求。换句话说,大进大出特征明显的电影,其不确定性和风险在竞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市场的变幻并非突如其来。票房增速放缓和分化的态势,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当时我们就预言,市场冷一会儿未必是坏事,电影该从狂躁的节奏中安静下来,对电影多一些敬畏,对观众多一些尊重。毕竟,不忘初心才会保持正确的方向,才会更健康地重新出发。

站在这个暑期档来看当时的预言,是有几分惊喜的。票房固然慢下来了,但没有慢得让市场失去吸引力;电影好看了,好看得让人对国产电影充满期待。

当下的电影市场依然不缺钱。既不缺投资冲动,也不缺消费能力,更不缺发展空间,缺的还是好电影,问题还是出在供给侧上。供给水平与需求品质的不匹配,必然造成市场的上攻乏力。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信?看看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没有多少宣发投入,没有什么营销手段,就是凭着口碑发酵成了票房近13亿元的大块头。再看张杨导演的《岗仁波齐》,没有明星没有特技没有搞笑,耐心克制地展示了一个略显沉闷的朝圣故事,以其叩问心灵的力量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实现了第二周票房和排片率超越首周的成功逆袭。

好电影自己会圈来自来水,其效果远胜于花样翻新的营销噱头。把票房的决定权交回电影手里,让好看耐看的电影有好票房,让诚意精心之作有良好生存空间,电影市场的成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比票房更宝贵的,是市场日趋包容。这个暑期档的影院,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除了暑期档的传统类型影片喜剧片、动画片之外,将历史叙事与个人命运结合在一起细腻表现港人动人家国情怀的《明月几时有》来了,首部面对成年观众的动画片《大护法》来了,稀少的军事题材影片也有了新成员《战狼2》,还有直指人心的小众纪录片《重返·狼群》和《摇摇晃晃的人生》。描绘慷慨悲壮的热血岁月的《建军大业》更是被寄予厚望,有望带领主旋律影片获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类型的丰富和市场的包容是句老生常谈,却在今天成为市场之手托举和引导的方向,再次证明了包容的不可或缺。毕竟,市场的理性和观众的培育都有赖于活跃包容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