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中国啤酒行业为何“旺季不旺”? 业内:产能过剩(2)

2017-07-27 08:57:29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燕京啤酒并非业绩下滑的独一份。2016年,青岛啤酒实现销量792万千升,同比下降7.07%,营业收入下降5.53%,净利润下降39.09%。连续12年稳坐中国啤酒市场头把交椅的华润雪花,2016年营收虽然略有增长,但净利润仅6.26亿元,同比下降6.04%。

在国产啤酒节节败退的同时,进口啤酒却在狂飙猛进。2011年至2016年间,中国的啤酒进口量从64203千升快速增至646384千升,6年内翻了10倍。

去产能+高端化 啤酒巨头忙着转型

面对行业整体持续低迷,啤酒企业纷纷开启转型之路,关闭亏损工厂、力推高端产品成了很多啤酒企业依赖的“御冬”法宝。

最近2年,大量啤酒企业关闭工厂,断腕自救。华润啤酒和重庆啤酒先后关闭多家亏损工厂。外企百威英博则关闭舟山的工厂。嘉士伯去年关闭并处理了中国市场的17家工厂。今年7月,燕京啤酒的高管在解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对于个别不再有存在价值的企业,经过权衡之后,可能会与地方政府协商后关厂。

高端化成了众多啤酒企业的救命稻草。2017年一季报显示,部分尝试“高端化”的啤酒企业已开始业绩“飘红”。其中,青岛啤酒营收同比增长2.6%,净利润同比增长8.51%。燕京啤酒营收同比增长2.12%,净利润同比增长13.85%。百威英博一季度实现营收129.22亿美元,增长率为3.7%。

尽管一季报业绩回暖,但并不能因此判定啤酒行业已经解除警报。食品行业专家朱丹蓬认为,从2014年开始,全球啤酒巨头都在中高端市场发力,尤其是外资品牌在结构升级方面很有优势,业绩增幅明显。

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啤酒行业以往“跑马圈地”式的打法开始失效,大批啤酒企业走上高端化和个性化产品之路,也将加速啤酒行业的洗牌。

北京晨报记者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