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被玩坏的“共享经济”

2017-07-24 11:44:5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就创业的想像力而言,这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共享单车的成功,使得它跻身于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后者还包括高铁、支付宝和网购。但同时,共享经济的盒子被打开之后,创业变得让人啼笑皆非。一拥而上,一地鸡毛。

共享经济本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但这不等于任何东西“按图索骥”。目前来看,除了房子、车子,其他的共享都没有形成规模和深入人心,虽然概念层出不穷,但大多如同儿戏。共享雨伞、共享图说、共享充电宝、共享奢侈品、共享儿童玩具等纷纷探路,希望能够搭上顺风车,可惜都不成气候。尽管有争议,但谁也不敌近期“共享床铺”来得灰头土脸,不旋踵或被查封,或被拆除,再度引发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讨论。

现在的“共享”,智商感人。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只要贴一个二维码,恨不能就把自己的所谓创意打包上市。本来,创业是极辛苦的事情,概率也不高,所以我们对于创业者,多持有一份温情的敬意。但如今太多的“互联网创业者”和“共享创业者”正在边城市场经济里的“民科”,看似认真,实则搞笑;看似创业,实则搅局。

创业是什么?新桃换旧符。然而泛滥的共享经济创业者将之变成了新瓶装旧酒。很多旧产业和旧产品,改头换面,插上个网线,挂靠上共享,就变成新经济了,这显然是自欺欺人,骗不了消费者,最多骗几个投资人。更有甚者,那些本来就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甚至就是法律所明令禁止的行业,也想“借尸还魂”,就更是坏了共享经济的这一锅汤。

如今,共享经济这四个字几成“黑洞”,商业规律在这里不再有意义,不合逻辑成为逻辑。

刚开始时,专车和短租还能有个共享经济的模样。到了共享单车已经走样,变成重资产和增量产能,不过好歹占个高频和“最后一公里”出行。再往后,共享充电宝之流也火了,风投鱼贯涌入,就是一件费思量的事情了。它既非盘活闲散存量的“共享”,也不是什么技术进步的新产品,纯粹是简单产能的翻新。也许是因为中国资本格调不高,投不了高科技的独角兽,只愿逡巡在“过去产能”的周遭,把这里当成桃花源。最后,八仙过海,各种共享经济产品争相冒头,非理性创业和非理性投资的合谋,就是资源浪费,以及对共享经济本身的戕害。

毫无疑问,共享经济被滥用了,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共享正迅速与初衷背道而驰,成为社会资源和社会效率的乱葬岗。资本可以押宝,创业者可以执迷,但市场会用自己的方式,将真正好的企业分辨出来。真正好的产品,一定是致力于解决消费者痛点的,而不是隔靴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