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经济过度金融化倾向已经出现

2017-07-20 09:34:28      参与评论()人

解决金融深层次矛盾需回归服务实体本源 2017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召开

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杜冰

“过去的5年间,金融体制改革进展值得肯定。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改革难题依然需要认真研究,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在7月19日举行的2017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表示。

会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目前,我国亟须解决过度金融化问题,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我国经济过度金融化倾向已经出现,一方面表现为社会上出现一哄而起泛金融的现象,各类新金融、类金融等金融机构遍地开花,全民泛金融倾向堪忧;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体内循环、‘脱实向虚’的倾向。此外,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关系本末倒置,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顾秀莲认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也认为,近年来,针对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作出了完善金融服务、减税降费等一系列重要的决策部署,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我国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实体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非常明显,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潜在风险。其中,金融‘脱实向虚’,高杠杆、高覆盖现象蕴含着较高的经济、金融风险。”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秦志辉表示,中小企业承载着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的使命,是催生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生力军,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创业型、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创新、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对于金融如何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则是提高金融服务重点能力,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政策和引导,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努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坚持依靠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负担和成本,让做实业的企业有利可图,引导资金和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