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朱江洪怼董明珠 企业贡献以何论伯仲?

2017-07-18 09:24:58    时代周报(广州)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朱江洪怼董明珠,企业贡献以何论伯仲?)

盘和林(作者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

格力电器前任董事长朱江洪近日出了一本自传,结果把格力现任当家董明珠推到了风口浪尖。导火索是新书发布会上,针对对董明珠在自媒体上发表的言论“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朱江洪表示不认可:“‘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话还有一定道理。”

这是一桩陈年“旧案”:对格力来说,朱江洪与董明珠,究竟谁的贡献大?社会上一直存在广泛争论,吃瓜群众也各执一词。不过,随着朱江洪发声,意味着争论已经蔓延到了两个当事人身上。

企业经营是永远无法重复的复杂过程,“节同时异,物是人非”,人们永远无法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里,为企业复盘出相似的微观及宏观经济环境。因而,无论是“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还是“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都很难在现实生活中以“再来一次”的形式证伪。

没有董明珠,格力会不会出现另外一个“李明珠”?没有朱江洪,董明珠会不会在其他企业或者其他行业成就另外一个“格力”?前不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院长刘俏用“一百万人之一的人生”说明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企业和企业家的命运未尝不是如此?

实际上,朱江洪的焦点在于:谁才是格力的最大功臣?换言之,朱江洪、董明珠,谁对格力的“贡献”更大?这就牵扯出另外一个话题:对企业的“贡献”(价值),究竟以何论伯仲?完全“定量化”评价很困难,但可以考虑用两个维度进行定性评价:1.对企业的“贡献”不看“重要性”,要看“稀缺性”;2.谁更具“企业家精神”。

衡量一个人对企业“贡献”(价值)的大小,不能以“重要性”为准。很简单,每个人对企业来说都“很重要”,包括门卫保安和清洁阿姨。而核心技术人员就不同了,他们凭借的是“稀缺性”。回顾格力公司发展史以及空调行业的特性,应该来说,格力至今仍是销售主导的企业,董明珠在营销方面的天赋及胼手胝足的奋力形象,都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具有不可替代的“稀缺性”,以至于格力至今找不到董小姐的接班人。朱江洪作为创始人,对格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创始人并不等同于“稀缺性”。有人评价说,“时代造就董明珠,但并不是谁都可以成为董明珠”,这话说得相当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