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PPP研讨会热议资产证券化 打通“投融管退”最后一公里

2017-07-04 15:49:23    中国网财经  参与评论()人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出席2017年第二届广州PPP创新发展研讨会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PPP模式创新”研讨会,并发表开幕致辞

“任何一个领域,资本进入的前提就是考虑如何退出,如果说不清楚怎么退,资本是很难进入的。这在基础设施PPP项目中也是同理。”2017年6月25日,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在主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PPP模式创新”的第二届广州PPP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

“投融管退”中“退”是最后一公里,可以说“退出”正是投资的终极目标,甚至是判断一项投资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但是在PPP领域,动辄20年以上的投资期限,往往让关注资金周转率的投资者望而生畏。因此一个畅通的退出渠道对PPP尤为重要。

就在一周前,财政部、央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新规,吹响了PPP资产证券化扩容提速的“号角”。资产证券化使PPP退出机制更为完善,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解除后顾之忧。这一政策新动向会给行业带来多大影响?在第二届广州PPP创新发展研讨会中,参会嘉宾们就资产证券化、监管新规等PPP领域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

发展PPP的“动机”:从融资到投资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减税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财力”大不如前,但地方升级基础设施的需求却客观存在,因此满足基建融资需求被认为是PPP的主要推动力。

如今PPP又有了新的动力,就是投资需求。我国正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往社会资本热衷的领域,例如煤炭、钢铁、港口、房地产等,都在削减过剩产能和去库存,资本亟待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

于是基建领域的优势得以显现。“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建成之后会有长期、稳定的收益率,对大机构来讲是比较安全的领域。”林旭初表示,“核心问题是不好进入,特别是股权类的投资。”城发基金是以广州为中心的创新性投融资平台,受托管理着广州政府引导、直投、创投基金,并以PPP架构成功投资了南沙港铁路项目。

各方参与者都对PPP持有高度热情,但往往不得其门而入。“我们不是在找项目,就是在找项目的路上。”上海宝冶集团总经理陈刚称,“像我们这种承包型的企业,很想跟金融机构一起承接更多的政府项目。”上海宝冶是隶属于中冶集团旗下的施工总承包企业。

关键词: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