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引进电视版权节目哪里水土不服?

2017-06-30 11:42:51    国际商报  参与评论()人

6月12日,中国版《深夜食堂》正式开播。与此前国产电视剧国内先播、再海外发行不同,该剧在马来西亚、越南等同步播出。这不禁让中国电视剧的全球化运作“进级”感到欣喜。而日本原版《深夜食堂》早已“圈粉”无数,中国版的引进也吊足了大批“自来水”观众的胃口。

不过,观众很快发现高兴得太早了。日本版《深夜食堂》的珠玉在前,到了中国却变了味。广告植入过多、演员演技浮夸、与中国饮食文化认同格格不入等导致网友大力吐糟,电视差评连连。就连日本媒体也报道了中国版《深夜食堂》“无法直视的惨状”。

尤其让媒体和观众表示不满和难以接受的是,放着遍地的中国美食不拍,却把故事场景设置在日本饭馆中,但日式的表演风格和中式的饭菜根本不协调啊!媒体和网民还自发掀起了讨论中国的“深夜食堂”应该是什么样的热潮,纷纷劝导演去了解下身边大排档、小餐馆中的故事才是正道。

同样作为美食类节目,该剧也被媒体拿来与《舌尖上的中国》进行对比。光明网评论指出,同样作为美食题材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受到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中国观众的喜欢,是因为它在美食上“形神兼备”,在情感上“言之有魂”,讲述了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可见,缺乏饮食文化共鸣,照搬照抄的空架子,无论引进多么牛的IP也是行不通的。

再拿此前引进版权最火热的综艺节目来说,跟风、模仿,甚至鲜明的痕迹,是最让观众觉得乏味的。比如各大卫视先是争抢韩国《神的声音》的版权,其引进模式受限后纷纷转向了“原创”,但这一节目模式未变,还是业余歌手向歌坛明星发起挑战,然后相互比拼,最后分出胜负。有业内人士指出,至少有三档节目与《神的声音》很相似。

其实,无论“原创”还是“引进”,旗帜立得住,在于制作时对品质的用心,更在于内容本身能否与当地文化相磨合与嵌入。

大排档、啤酒烤串、小龙虾,没有日版《深夜食堂》的安静,但却充满了中国食堂的烟火气,小人物的故事夹杂其中更是令人动容。让网友无法忍受的是昔日里熟悉的黄小厨换上日服,抹掉一身烟火气的高冷模样,其实他们更想要那种市井街头的粗粝感以及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