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呼伦贝尔旅游国际化:从“小部落”到“大格局”

2017-06-20 11:41:02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旅游的先驱是商人。呼伦贝尔旅游雏形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始于中俄贸易旅游。”日前,“2017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落下帷幕,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局长樊云翔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自豪地介绍道。

“2017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有来自8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旅游行业的逾千家参展商和特邀买家参展,最终达成约63亿元人民币的合作意向金额。博览会期间,不足一平方米的呼伦贝尔展位人气爆棚,中外旅游从业者、爱好者对这片中国北疆的圣洁“天堂”颇感兴趣,并达成诸多合作意向。

呼伦贝尔位于中国北疆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有1733公里的边境线,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其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呼伦贝尔旅游没有起萌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却在短短二十多年发展过程中,逐渐从民族小部落走向了国际大舞台。”樊云翔如是说。

资料显示,呼伦贝尔境内有43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部落,到现在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

“山地、丘陵、森林、草原、河流、湿地……看蒙古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至圣主成吉思汗整合蒙古高原,南伐金夏,西征花剌子模,建威震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北京游客李金生与记者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对呼伦贝尔的了解和向往。

呼伦贝尔旅游发展委员会促进科科长李洁韬介绍道:“这里除了是世界蒙古人顶礼膜拜的圣地,还有金发碧眼、中俄混血的俄罗斯民族令人新奇;与呆萌驯鹿相守相亲的中国最后使鹿部落令人敬畏;有崇尚自然、依旧保留狩猎文化的中国三少民族令人珍惜……”

“这些资源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呼伦贝尔最珍贵的宝藏。就是这一个个文化各异的‘小部落’组成了如今呼伦贝尔的国际‘大格局’。”樊云翔说,“2000年左右,呼伦贝尔才真正成立旅游部门,那时候的当地的旅游模式只有一种——去看纯粹的蓝天和草原。如今,我们围绕地理优势和多样自然、文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近几年,除俄罗斯和蒙古国的游客外,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港澳、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