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中的大文化观

2017-06-16 08:44:46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国医大师孙光荣先生的著作《中医究竟是怎样看病的——浅谈中医临床思维模式》(见《经济参考报》2017年5月12日)发表后,在业内引起了积极的反响。这篇文章,看起来说的是看病的学问,实质上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支撑。

源于长期实践文化

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处自然、处社会、处灾难、处疾患中反复实践的产物,实践文化的烙印无处不在。

“道法自然”与“天人合一”、“形气俱立”与“形神合一”、“中庸之道”与“执中致和”、“防患未然”与“未病先防”、“和而不同”与“三因制宜”等,只是文字表述上的不同、针对的侧面有异,但具有完全相通的文化内涵。中医学的诸多特点无一不能在中国大文化的宝库中找到比照物。“民以食为天”(《汉书·郦生陆贾列传》),与中医重视脾胃的思想一脉相承;“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与中医心主神明的理念完全相合;“察言观色”(《论语·颜渊》),是孔子教导学生子张的话,用于中医就是四诊的方法;“不寒而栗”(《史记·酷吏列传》),包含着受到寒冷侵袭时的表现,反映到中医临床就是寒伤机体的病理状态了。如此,复杂的生活过程创造了丰富的社会文化,长期的实践造就了厚重的社会大文化圈,其中也包含着人们同疾病作斗争、求健康的医学在内。

中医的先贤们在学习社会经验、观察生活的同时,通过医学家特有的思维将其中与健康相关的内容上升到理性的医学高度,又通过超出普通生活的医学领域的反复实践将其提炼、改良、补充、完善,最终使其成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定思维模式。这种社会实践与医学实践的接轨、社会文化与医学文化的磨合,便是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源头。诚如孙光荣先生文中所论,中医学临床思维模式源于广袤的社会生活,“中医学理论知识构建的根基来自临床,临床需求是推动其内涵外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植根东方哲学文化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是根植于东方哲学文化基础的。阴阳五行学说代表了这一思想的核心,成为世界上最原始的“黑箱理论”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