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北京商改住项目风波调查:这房子还能住吗?

2017-06-09 12:51:48      参与评论()人

  从今年3月26日起,北京开始严厉整治多年来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商改住”项目,让一度火热的商办项目市场陷入“冰封”状态。这场针对“商改住”的整治行动的影响远非只体现在交易数字上,其在打击“投机者”的同时,也波及了部分“刚需一族”。相比于“投机者”对于“商改住”能不能卖的关注,后者眼下最迫切的问题是:自己买的“商改住”还能住吗?

正在建设中的“商改住”项目“旭辉26 街区”《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摄影记者胡巍I摄  

  “这房子已经不能要了!”

  2016年9月25日,在“旭辉26街区”的样板间里,张艾和程轩仅用了10分钟的时间思考,就支付了4万元定金。

  几小时后,张艾在电脑前大哭起来。

  在来到旭辉集团在北京市顺义区的“旭辉26街区”项目前,这对“85后”夫妻对“商改住”毫无概念。“面积小,总价低,可居住可办公,但产权只有50年,水电比普通居民水电费高”,售楼处的销售代表如此介绍,但却“遗漏”了“商改住”商业、办公用途本质所带来的不能落户,也没有学区配套等问题。这两条是当晚回家后张艾才在网上查询到的。

  “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比如5年,就能换一套普通住宅,让集体户口落户。”程轩不愿让4万元定金打水漂,主张继续购买。去年10月22日,两人交齐了总房款的50%,88万元首付款,购得一套初始面积48.9平方米的LOFT。

  张艾告诉记者,“后来每天上网查,包括住建委官网,倒也没找到明确禁止商住房用于居住的条文。渐渐也就不哭了。”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摄影记者胡巍I摄   

  5月5日,在正在建设中的“旭辉26街区”工地旁,一位业主指着自己购买的房子,他担心将来建好的房子没有上下水等配套设施。

关键词:调控商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