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经济日报:“打车难”重现不是网约车新政的错

2017-06-08 07:31:0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网约车并不属于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只是公共交通发展的补充,发展规模应科学合理。虽然“烧钱补贴”模式曾使网约车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好打又便宜,但是资本终将回归理性,网约车必然要回到发展的正轨。乘客反映网约车数量减少造成叫车难,提醒政府部门在对网约车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设,让百姓出行更加通畅

北京市《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正式落地已半月有余,面对新政,司机们有喜有忧,不少乘客则反映网约车数量减少造成叫车难、价格比出租车还贵。甚至有媒体报道称,“打车难”“打车贵”问题再现市场。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网约车新政的错。

从实际情况看,事情并非如此。

网约车的出现,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引入出租车市场,同时利用分享经济增加了出租车的供给,促进出租车提高了服务质量,也倒逼出租车市场改革,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出租车市场价格。

不过,从网约车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的位置来看,在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中,排在第一位、优先予以发展的是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然后是自行车,方便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第三梯队才是出租车、网约车和共享汽车;最后是私家车。也就是说,网约车并不属于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而是公共交通发展的补充,是为少部分有更高端出行需求的人提供服务的。

因此,出租车、网约车并不是越多越好,发展规模应科学合理。如果大城市放开出租车与网约车数量和规模,放松准入审查和运营监管,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车辆乱停乱放、废气污染排放、城市交通拥堵等都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大问题。参照国外经验,情况也是如此。在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租车和网约车数量均受管控,网约车有着比出租车更高端的定位,相应价格也更高。

有人说,网约车刚出现时,车又多又便宜,确实缓解了“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其实,这是建立在烧钱补贴基础上的。网约车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因被投资者看好,资本迅速大量流入,“烧钱补贴”模式使网约车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好打又便宜就是建立在这种大量热钱补贴之上的。显然,这样的运营模式是难以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