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投资智能化会砸了谁的饭碗?

2017-06-01 07:02:01    FT中文网撰稿人  参与评论()人

近年,“智能化”已经替代“互联网”而成为时代的前沿概念。无论是制造业、抑或是服务业、还是金融业都充斥着关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的讨论与尝试。在这些讨论之中,渗透着人们对因“智能化”而对不同行业就业机会的影响的担心。

最近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一份报告,认为到2020年将有510万个职位被高技术替代,主要来自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白领员工(尤其是行政和办公室职位)最容易被替代。

我认为,这类的担心可以理解。然而新技术在会导致职位流失的同时又会创造更多的新职位。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会改变我们的工作环境,同时又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员工。我们从几百年前的工业革命以来,一直都有这样的担心,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次一次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生产模式,在提升生产力、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样化的就业机会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与提升。现在,进入到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智能化时代,一切也将不会例外的。

最近的金融圈,一则题为“机器人介入金融业, 基金经理开始失业”的新闻被广为流转。似乎一夜之间,手握数亿、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巨额投资资金,年薪以百万起步的“金领”基金经理们要下岗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很快就可以看见这样的超级酸爽画面:一群钢铁侠们坐在一片的大屏幕前,两只球形大眼屏幕转悠,一只机械手打着电话,另一只手在键盘上“拍拍拍”下单的场面,真是酸爽!

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新闻报道的是贝莱德,一家位于华尔街的、管理着超5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因其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不佳而导致管理规模缩水了200多亿,拟大幅削减依靠人工主动选股的部门,并引进相关量化人才,还进一步降低产品费率。这个过程中估计超过40位基金经理和分析师被裁员……

说得通俗易懂一点,那就是因为基金经理们主动选股并做投资管理的基金基本难以跑赢市场,那么就资产管理人就偏向于用量化的、程序化的“智能”方法来选股,另外积极拓展被动式管理基金产品(如指数型基金等)来增强竞争力。报道也同时提到,贝莱德会相应引入相关量化人才,并将80亿美元的主动管理型资产转变成量化管理产品。

不少人还记得过去有电脑“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轶事,近期也有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 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与柯洁的新闻。在棋类比赛中,似乎电脑比人脑越来越具备优势。

那么,在投资理财领域,电脑也就一定能比人脑技高一筹?我不大认同。

在投资方面,用量化的、程序化的方法来选股做主动管理是否就一定优于专业的基金研究员、投资经理?这其实是一个长期性的争议话题。

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投资理论界提出,由《华尔街日报》出面组织了一场历时数年的著名公开竞赛,一方是当时华尔街最著名的股票分析师组成的若干专家组,一方是一头会掷飞镖的大猩猩。方法:在墙上贴上华尔街日报股票报价版,由大猩猩用飞镖投掷报纸,所击中若干股票组合即定为买入股票组合,然后持股至规定期限卖出,同时,每一轮竞赛挑出一组最著名的华尔街分析师,根据他们公开推荐的股票组合买入股票,持股至规定期限卖出,然后比较两种方法所选择的股票组合产生的投资收益率决定胜负,结果是大猩猩赢了,这就是著名的飞镖选股法。

123››下一页余下全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