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保护耕地质量也要划红线

2017-05-04 10:36:3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既要守住18.65亿亩耕地数量红线,又要守好良田沃土的耕地质量底线。而且,守住耕地质量红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具体来说,今后应从监测建设、用途管制、补偿机制三方面发力耕地质量保护

农业部耕地质量保护中心近日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耕地质量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成立全国性的耕地质量保护中心,统筹各地开展耕地质量建设,让超负荷的耕地“歇一歇”,将为农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为子孙留下一片沃土。这既是向保护耕地迈出的关键一步,更是构建新型人地关系的重要一步。

耕地保护并非易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各地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很大。然而,一些地方却把耕地当成建设用地的“唐僧肉”,没有履行好保护耕地的责任,对耕地占补平衡敷衍塞责。他们靠百般腾挪的建设用地指标大搞新区开发、园区建设,扮靓政绩后却留下难消的后患。

同时,农业耕作的过程也会带来耕地质量退化。近些年,农业资源超强度开发,“四海无闲田”,导致耕地退化比重较大,土壤养分失衡、污染加剧、生态调节功能减弱、基础地力后劲不足。尤其是东北黑土地退化、西北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南方一些地方土壤重金属污染,耕地已经对人们亮起了“红灯”。

事实上,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总体看,多年来各地依法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职能不到位、项目有交叉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由此导致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

万物土中生,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的吃饭大事,绝不能有任何闪失。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只有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才能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既要守住18.65亿亩耕地数量红线,又要守好良田沃土的耕地质量底线。质量比数量更为隐蔽和无形,但在守住耕地质量红线方面,同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为此,今后应从监测建设、用途管制、补偿机制三方面发力耕地质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