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小小充电宝难唱共享大戏(2)

2017-04-21 09:22:03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不过用户们对此并不太买账。“租借充电宝怎么会成刚需?现在用手机太勤了,都会自带充电宝。”白领陶萍的想法是很多人的共识——只有出门忘带充电宝又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可能去尝试租赁。

一些用户甚至完全不认可租借方式。“共享充电宝网点不是随处都有,与其费心费力去租,还不如楼里随便找个插座来得方便。”在朝阳大悦城“尝鲜”充电的蒲女士说,如果使用后还得原地归,就更“鸡肋”了。

跑马圈地忙 风口泡沫多

关于伪需求的争论不断,但资本为何偏偏看中了小小充电宝的生意?

袁炳松算了一笔账:来电科技的充电宝单日收益平均2元,一台充电宝成本在90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800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有了资本撑腰,从业者显然并不急于盈利,快速跑马圈地成为共识:来电科技提出了“百城百万点”的目标,目前已经进入了80多座城市,小电科技也表示暂不考虑盈利,先拼密度与规模,目前已入驻北上广等5座城市,接下来将会开通20至30座城市。

共享充电宝看上去“低成本高效益”,但能否形成足够的用户规模?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

“投资人只是怕错失可能成为风口的机会。”易观终端入口分析师赵子明认为,从去年年底VR业遇冷后,投资圈就缺乏一个新的投资风口。但伴随风口而来的,往往是越来越大的泡沫。

一名从事共享充电研发的人士则担心,随着快充技术的普及和智能机续航能力的提升,充电宝的作用会越来越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