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小小充电宝难唱共享大戏

2017-04-21 09:22:03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共享经济浪潮涌动,大有赶超当年O2O行业的大热势头。借着“网红”共享单车的东风,共享充电宝又成为投资人追捧的对象。

在本月初的十来天内,资本如潮水般涌入,五家共享充电宝企业融资额竟然高达近3亿元。虽然生长于共享经济的黄金时代,但多数人早已习惯了包里揣着充电宝出门,共享充电宝的前景并不被看好。生生被资本推到台前的小小充电宝,想唱好“共享”大戏并不容易。

资本急扬鞭 新玩家不断

共享经济的狭窄赛道不断闯入新玩家。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多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

其中,来电科技宣布获得SIG、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飞毛腿董事长跟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是目前行业内最大的一笔融资;街电宣布获得亿元级别的A轮融资,由IDG资本、欣旺达领投;小电科技获得腾讯、金沙江创投、知名天使投资人王刚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投资;魔宝电源、Hi电也都在4月初宣布了融资消息。同时,新入局者不断,目前已经有电小鸟、云冲吧等十多个共享充电宝项目都在找投资。

资本亢奋,但现实却很残酷。在北京各大商业中心,记者注意到,精心布设的充电宝自助租借柜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光顾,何时收回成本遥遥无期。

一家刚投放共享充电宝设备的餐厅经理直言不讳:“为了提升消费体验,我们店里一直都提供免费充电宝的。现在有了共享充电宝,顾客还得额外扫码付费。”他说,机器到店三天了可一次都没有用过。

据快充行业人士透露,现在从事共享充电宝服务的企业都是从同一家研发公司购买的方案,产品本身就很相似,并没有太多技术新意,行业低门槛易复制。

使用频次低 共享成“鸡肋”

刚刚起步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受诟病的是伪需求问题。

目前,“来电”主打商场、高铁、火车站等场景,可以借走异地归还;“街电”可以付押金后借出再原地归还;“小鸟”是线机一体、在原地扫码付费充电。这三种模式都已进驻了北京,和共享单车的借取体验类似,一般为前0.5至1小时免费,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

在这些创业公司看来,手机充电已经成为刚需。“很多人出门连卡和钱包都不想带,谁还想着带一个充电宝?”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说,共享充电宝可能比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更健康,造价和维护费用低,受政策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