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国产机器人低端过剩魔咒:90%关键零部件靠进口(2)

2017-04-13 09:38:19    叶前/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或产业基地多达数十个,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总数从2014年初的200余家到如今上千家,而在A股上市公司中,所谓“机器人概念股”则超过50家。

东莞每年财政拿出2亿元扶持企业“机器换人”。“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于2014年11月挂牌成立,该基地计划总投资约27亿元人民币。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佳感叹:国内机器人产业真的热起来了。

重复建设 低端机器人产能“超编”

业内将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减速机和控制系统,这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即机器人的“身体”;下游则是系统集成商,依赖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设备做集成品。

“不仅是珠三角地区,国内90%的机器人企业都处在下游这个环节。”这是记者走访的机器人企业老板对行业现状的趋同的概括。

在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如今已聚集了30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蒋仕龙说,东莞市从事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企业已有200多家,其中有知识产权的不到三分之一。“虽然数量可观,但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几乎没有,行业发展散乱。”产业链呈现出“下游庞大,中游分散,上游缺失”的特点。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扎堆”产业链下游的机器人企业绝大多数仍是中小企业,与ABB、Fanuc、Kuca等国际产业巨头差距甚远,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相应的,这些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应用和智能水平也较低。何敏佳介绍说,德日企业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垄断了汽车制造等机器人应用的高端行业领域,而目前珠三角乃至全国的企业生产的还多是以搬运和上下料为主的中低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