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共享单车乱象丛生 都是国民素质惹的祸?

2017-03-27 09:22:04    中国广播网  参与评论()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共享单车,如今可谓人尽皆知。橙、黄、蓝、红,各色单车从一线城市一路铺至二、三线,从精英白领上下班用它代步最后一公里,到如今广场舞阿姨们收拾完道具,也能拿出手机潇洒“扫”一回。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包括摩拜单车、ofo、优拜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17个大小企业入局,有20多家机构投入近30亿元资金。与此同时,加装私锁、推车下河、大卸八块等毁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也点燃了国民素质的大讨论;金融风险、法律困局、管理责任,“共享”若想成为“常享”,仍障碍重重。

北京国贸桥东、建国路辅路晚高峰时间,长达百米的公交站区域被多个共享单车群占据,公交车进出口也没能幸免。正常的人行道仅能容纳两人走过。路人表示,“每天下班都走这条路,特别拥挤,挤得特费劲。”

共享单车举着接驳“最后一公里”的大旗而来,如今却要面对被太多无处安放的单车堵在一公里外的尴尬。公开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和ofo的总投放量都已过百万,行业的生长速度令人瞠目,但在ofo共享单车创始人戴威看来,规模还不够。“在大城市,北上广深远远还没有到饱和状态,随着车辆增加,车辆的使用效率也增加。(如果)我们更多投放车时,发现每辆车使用效率在下降,企业、资本都是理性的,不可能无限制地投放。”

尽管当家人并不承认,共享单车在很多区域过剩的现实却正摆在公众面前。在摩拜创业之初,自行车容易发生的问题,比如轮胎需要充气、会掉链子、容易生锈……这些都被想到并且规避了。但车本身之外的乱象,却令人始料未及,比如许多城市高峰时间、高峰路段的停车现场,无异于小型灾难。

“在未来,通过‘智能停车点’的方式让大家知道哪个地方更适合停车,更好地规范用户现在骑车的使用行为。”说话的人是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夏一平。3月末摩拜推出“红包单车”,简单来说,用户按照系统指引将共享单车从“过剩地区”骑向“紧缺地区”,将能赢得红包奖励。用经济手段疏导“单车山”,时势所迫。

企业疏导的效果如何尚未可知,用户的普遍感受却是,在这如山的单车中,想找出一辆能骑的正越来越难。据摩拜广州2016年11月中旬统计,当期投放的共享单车损耗率达到10%;厦门ofo工作人员称,ofo的损耗率至少20%。

用户表示,“我看到的是已经被破坏后的后果,黄色的扫码牌被掰掉,有的人掰掉后自己记得密码,放到自己楼下,自己骑的时候可以骑,但别人都扫不了。”

还有用户反映,“有时候早晨别人送来的车好好的,傍晚回来时看到车倒在地上的、车座被别人拧掉、车胎不知道是被割的还是轧的。”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曾经形容,“有一次我们的单车被扔到河里,我感觉好像凶杀案现场一样。”共享单车是人性的试金石?如果是,为什么被损毁的大都是共享单车,而市政单车仍然“岁月静好”?随意停放、缺乏管理,运营模式和使用规则的先天缺陷,恐怕与眼前的混乱局面不无关联。

以ofo小黄车为例,为了降低成本,单车采用了落后的机械锁并且没有GPS定位,ofo投资人朱啸虎透露,三分之二的机械锁有漏洞。这直接导致单车管理失控,ofo副总裁马野铭介绍,“电子锁的成本要大大高于机械锁,但公司不是光从成本考虑。我们公司在产品上已开发出电子锁,陆续在市场上进行投放,电子锁的研发也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