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小贷行业渐成鸡肋窘态毕现:1/3企业经营惨淡(2)

2017-03-23 09:33:55      参与评论()人

从2012年到2015年的数据对比来看,高峰期在2014年,全省共有小贷公司344家,年底贷款余额911亿元,此后便开始进入下降通道。2015年小贷公司变成了343家,年底贷款余额下滑至798.86亿元。

对于浙江小贷行业2016年放贷余额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唐新民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刚性收贷,去年很多银行把小贷行业刚性地列为禁入行业,导致全行业可放贷资金减少,其次是由于风险的暴露,经营者主动收缩,第三是经营不善,资产越来越差,收息的资产在减少。

“总的来说,浙江小贷行业在全国来看,无论是政府监管、小贷经营还是比较健康的,亏损面据我观察在15%左右,大多是近几年新设的小贷公司,没有积累,急功近利急着放贷造成的,”唐新民分析,“至少一半的浙江小贷公司还在不断创新和解决问题,现在是谷底,预计行业数据会在三五年之后再上去,后续发展会更稳更健康,整体行业来说还是比实业要好很多。”

小贷的发展逻辑

对于小贷公司的定位,唐新民认为,“小贷行业是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补充,我们总结的目标客户是信贷需求量在10万到30万的客户,再大的银行会来抢,再小的比如几万块几千块的,由于线下调查的放贷成本较高,我们也基本不做。”

跟银行直接竞争,小贷公司虽然有很多方面处于劣势,但小贷公司也有些自己优势,比如资金定价灵活,利润比较高,效率更高也迎合了部分市场需求。

唐新民表示,随着年轻人成为主流信贷人群,他们更偏好于互联网、移动端,因此他所在的理想小贷2017年设立互联网金融事业部专注线上线下融合,比如和元宝铺合作,移动端APP和线上风控体系的建设等分别属转型突破点。

但是他同时认为相对较大金额的贷款,比如十万以上仍需线下风控支持。因为线上数据的覆盖维度并不能100%还原对一个主体的判断,线上可以覆盖支付、消费习惯,但是对主观意识的判断、经营理念、思维习惯还是很难通过互联网来实现。

“因此我们认为还是要互联网跟传统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更有利于风险的把控。目前我们对小额借贷10万元至30万元的借款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唐新民表示。

事实上,开始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小贷公司已经有不少。

元宝铺创始人兼CEO陈瑞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理想小贷外,浙江佐力小贷、义乌市惠商小贷、宏达小贷也均与公司有合作。元宝铺为他们提供金融产品定制、IT定制、数据定制和风控定制等全业务周期信贷解决方案,包括用户端APP定制和后台管理系统搭建,并通过自动化取数及数据化风控的方式,获取商户的经营情况、交易流水及订货信息等数据,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风控模型,对商户经营状况进行信用评估并输出相应评估报告。

陈瑞贵表示,随着小贷公司对资产端的不断创新以及对市场的不断细分,走上数据化信贷之路是必然趋势,优化信贷流程、提高效能,降低运营成本,才能让小贷业务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

突围方向:消费和信用

对于小贷行业未来的发景,唐新民看好消费和信用这两个领域。比如理想小贷今年会设置消费金融事业部,专注细分消费市场

“这些高收入的人群其实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敏感度更高,也拥有常人没有的投资渠道,只要其手上资金有收益比从小贷公司借贷的成本更高的使用渠道,都愿意借贷。”

另外就是信用贷款将会越来越流行,“我们未来希望能完全摈弃银行传统的资产抵押放贷的方法,更多偏向纯信用贷款。比如我们在研究家庭幸福指数贷款和个人幸福指数贷款,幸福指数越高的人信用就越高,我们就可以给予信贷支持。中国建设信用社会的力度越来越大,违约的代价越来越大,只要做到跟国外一样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信用贷款大有可为。”唐新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