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博士眼镜女老板回应暴利质疑:70%多毛利率不含房租

2017-03-17 09:37:47      参与评论()人

美国一个消费者每年配两到三副眼镜,我国每个人两年换一副眼镜。消费者眼镜健康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眼镜从业者的努力。

---范勤

博士眼镜的上市,我相信能够给中国的眼镜消费者带来一场革命,提供更优质的,符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让消费者更满意的服务。

---刘晓

A股迎来眼镜第一股,博士眼镜3月15日登陆创业板。

(博士眼镜上市敲钟现场)

博士眼镜创始人是一对夫妻,他们因眼镜结缘,因缘创业,24年前从深圳一家小小的眼镜店起步,如今博士眼镜全国门店318家。

眼镜,普通人认为是一个大众消费品,在中国消费频次却是特别的低。近期市场出现“眼镜暴利”、“企业利润低”等多种声音,“暴利””和“利润低”要如何看?一个关系健康的定制化的产品,互联网之路是否可行?国内六万多家眼镜店,绝大多数区域品牌和个体户,欧美眼镜零售主流市场是大型品牌连锁店,国内眼镜零售市场与欧美市场的差别意味着什么?博士眼镜上市,能否改变国内眼镜行业的零售格局?

全景财经本期《约见•资本人》博士眼镜创始人刘晓、范勤夫妇,讲述他们的浪漫创业故事,也独家回应诸多热点问题,大家一起多角度看清‘眼镜的世界。“

以下为视频正文:

记者与刘晓、范勤夫妇在演播室的见面,是第二次,一如之前,刘晓自由随性,范勤沉静内敛。

记者:刘总是一个敢于梦想的人,范总是让这个梦想成真的人。你们怎么看自己的角色定位?

刘晓:我有点神经质,有点疯狂,是疯子。她一直觉得她是被忽悠了,我能把你忽悠成这样一个成功的高度也算是有本事。范总是最近的,也是最相信我的人,最早我们说上市的时候,在行业里面,它就是一个笑话,很多人都笑话,我相信到上完市以后,很多朋友们还不一定能反应得过来。

记者:范总,你怎么看刘总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激情?

范勤:其实我在公司、在家里,我都是干活的人。他说往东,我就带着团队…. 在整个的公司角色的分工上,这么多年我们还真的是合作愉快。

记者:我很好奇的是,93年创业的时候,国内眼镜零售行业是一个什么状况?刘总,你当时做这个就觉得真的能拼出来?

刘晓:讲个实在话,进入眼镜行业,100%还是因为范勤,因为她,我是偶然遇到了她,偶然接触了眼镜。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时间应该是比较晚了,有些人已经很成功了。今天来看,它就是很好的事情,而我们选择的地点,选择的时机,我认为还是非常科学的。

(博士眼镜第一家门店 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 )

1993年,第一家博士眼镜店在深圳福田区开设,2007年博士眼镜门店数量扩张到100家,2009年200家。截止2016年末,博士眼镜门店达到318家,门店遍布深圳、南昌、北京、等三十多个大、中城市,覆盖全国17个省区。

记者:你对自己这些年角色的变化,是什么样的感觉?

范勤:最早的时候,他们都叫我范姐,刚开始叫我范总的时候,我自己都很难接受。

记者:那个时候是哪一年?

范勤:应该是从1996年开始,他们已经叫我范总,后来1997年,我们正式成立了公司。

刘晓:1997年4月23日,我很记得,我们注册博士眼镜,这个品牌,做有限公司,之前是个体户。

范勤:从心理上觉得,变成范总了,而且公司的员工也多起来了,责任感也多了,就像您刚才说的,各种角色都同时,也有感觉立所不能及,但是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断地学习。

记者:刘总,从1997年到2007年(100家门店)的发展,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刘晓:非常非常辛苦,因为那是一个临界点。在一百个店以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很多管理的模式还可以用一些比较原始的方法,但是到一百个店以上,你想,一百个店,一个店五个人,那就有五百人,还有后勤。

范勤:在一百家店的时候,反反复复,因为也有亏损的,就关,然后又不停地开,我们在一百家店的时候,其实是徘徊了很长时间的。

刘晓:大环境是不好的,很多的地产开始倒,很多在跑路,我们当时是逆势开店。

范勤:停滞了大概一年的时间。2007年和2008年之间,后来很快的就突破了,到2009年那一家就达到了接近200家店。

记者:100家做到200家,比之前的难度增加了吗?

范勤:还是有增加,对各方面,包括新进人员的培训,规范的管理,企业文化,包括我们信息系统,包括我们货品的设计,还有网络的开发和专业,各方面都要求我们更高的一个台阶,确实还是很有压力的。

博士眼镜从200家发展到300家,是在2009年之后,这一时间点也正是互联网消费浪潮的到来。近年来眼镜零售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品牌,博士眼镜这样的眼镜传统零售商如何创新?是否也要互联网化?外界认为眼镜业暴利,作为从业者,如何看待这些声音?

记者:很多人觉得眼镜挺暴利的,但是我们看公司的报表发现,其实利润率与大家的预想差距还是蛮大的。

范勤:(眼镜)它的毛利率,看到我们的报表是70%多,但是它有一个租金的成本,还有人力的成本,这些成本占了很高的比例。再有一个,眼镜行业有个验光、验眼这个环节,其实这个环节在国外跟配镜是分开的,我们是加到服务的环节,这一部分验光师,他的培训和前期的要求,是有很多标准和规范,他们都要有资格证书,包括加工这一块,从这些方面,其实都加到产品的附加值(销售价格)里面。

记者:眼镜零售这一行赚钱挺不容易的。

范勤:我们的(销售)利润率是10%左右,在行业里我们的利润率相对还高一点。

记者:范总提过,外国消费者一年配两到三副眼镜,中国消费者两三年才配一副眼镜。那你觉得,这个市场增量,在可见的时间里,能够起来吗?

范勤:我身边很多的朋友,也是戴镜者,他可能就是开着一辆宝马、奔驰,但到我们店里配眼镜可能配一个千把块、两千块,都觉得很好了,而且天天就戴这这副眼镜,甚至是一直到这个眼镜腿哪天压断了,才跑过来,着急,赶快给我配一个,我没有了。其实不是,我觉得这种观念的改变,是质的改变,所以一旦,我觉得到一个临界点,它就会巨大改变,但现在的年轻人,比如80后、90后,很多的年轻人是很多副眼镜。

记者:看到的现状是,眼镜行业这个行业竞争,是一个红海的市场?

范勤:我们国家大约有6万多家眼镜店,其区域性的品牌是比较多的,而且以个体户为主。其实在这个行业是比较散的,博士在2016年,在整个行业里,我们也占不到1%(备注:千分之六)的份额。可见这个市场,需要规范、需要领头。像美国都会集中在几个比较大的连锁店里面,因为国外的牌照非常严格,而且它要有拿到一个试光师的资质,大约都要四到五年的本科学历,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我们的试光师是有初级、中级、高级,所以未来,人才的培养才能够让我们跟欧美的距离缩短,我觉得这是第一的,也是我们公司接下来要面对,要重视、要发展的。

刘晓:我们现在先想象,先计划,先不夸海口,我相信能够给中国的眼镜消费者带来一场革命,一个完全改变原来那种诸侯分割、一盘散沙的局面,能够跟世界接轨。

记者:这两年,眼镜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零售品牌,未来博士与这类互联网基因的公司会形成正面竞争吗?

范勤:从它的财务报表来讲,它盈利非常少的,它的策略里面也说我要开多少实体店,更好地让顾客去体验,消费者去体验,那说明消费者对眼镜其实更多关注他的体验和定制的。

刘晓:眼镜是很需要健康,很需要保障的东西,如果在互联网随便买一个东西,好像有些人还说拍一个照就能把光度验出来,我就不相信,这样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随着我们公司的上市,我们会把互联网结合到我们的店进行一些宣传、广告,一些体验和门店的体验,线上线下这种融合,+互联网。

记者:公司目前已经有318家连锁门店,上市募资还要新建278家。现在大家都说开一个实体店很难,你们这样一个布局是怎样考虑的?

刘晓:不断会有新的市场出现,机会出现,一定会通过我们的开店、挤压,可能会有一些人会离开、洗牌。

记者:加起来就是600家门店。新开门店的落实,现在有一个时间表吗?

刘晓:我要仔细地规划好了再告诉你,可能会比较准确一点,因为现在毕竟是股东的事,股民的事,消费者的事,投资人的事。

记者:现在上市,你有没感觉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么任性了?

刘晓:对,我以前可以随便说,决定了就做,现在不行了。我得跟大家商量,团队,跟我们的投资人说,看市场的情况,我们要为大家负责任。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你们两位都是外籍的身份,在资本市场大家会相对比较敏感。你们自己怎么看?

刘晓:我们当时移民这个事情,那时候还没上市,还没有开始做这个事情,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生多一个孩子,想增加我们的视野,因为那时候出国非常难。

范勤:周围都是我们的客户、朋友。

刘晓:我经常没把自己当成什么外国籍,因为我那个外国籍很少时间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