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城市二次供水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2)

2017-02-21 08:44:52      参与评论()人

金凯军坦言,二次供水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居民饮水最薄弱的环节,其根源首先是管理体制不顺,我国《物权法》界定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为全体业主共有,业主应承担其维护的职责,但目前国家没有出台与二次供水相关的管理办法。

郑艳荣说,供水企业既不拥有这些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也没有得到授权去管理这些设备,只能保证水在进入小区时合格,而进入居民家前的“最后一公里”,一般由开发商、物业或房产所有者来负责。

然而,业主普遍缺乏管理意识和能力,一些随意废除设施、改变设施用途等行为,使得二次供水设施无法正常运转。加上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良莠不齐,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只能看物业能否“凭良心”做事。

其次,用户物权意识缺乏,不愿意承担物权服务费用。郑艳荣说,老百姓物权意识不强,不愿意出钱来维护自己的物权。发现二次供水影响水质就找政府、供水企业,政府又给供水企业施压,让企业在没有得到用户授权、没有获得用户服务费的情况下被动添加这类服务,将二次供水服务放在水价里又对没享受服务的居民不公平,从而陷入了死循环。

另外,二次供水还存在多头管理、监管乏力的问题。天津市水务局二次供水科科长陈军表示,作为管理部门,我们建设环节有标准,有二次供水技术规程;在日常监管环节,有专业清理消毒队伍,清理完之后有专业检测单位、防疫部门验收。

然而,业内人士反映,虽然二次供水有水务、住建、卫生等多个部门监管,但由于点多线长面广,监管力量有限,哪个部门都管不住,陷入“管不好、不想管、最后没有人管”的尴尬境地,成为长期困扰饮水安全的大难题。

改造工程遭遇重重困难

二次供水已成为制约城市饮水安全的突出问题,长沙、武汉、重庆、南京等多个城市先后启动了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却遭遇重重困难:建材质量良莠不齐致改造难,责任主体不愿配合致落实难,投入机制缺乏规范导致推进难。

“随着设施老化,不漏变成了小漏,小漏变成了大漏。开发商、物业公司,甚至供水企业,都慢慢把二次供水视为烫手山芋。”武汉水务集团二次供水管理办公室主任郑艳荣说。业内人士反映,历史欠账多,责任不明确及投入缺理顺,导致二次供水改造推进困难重重。

——建材质量良莠不齐致改造难。长沙水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二次供水管网和设施此前一般由开发商建设,管网用材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施工工艺达不到要求,质量差的在建成三、五年后即出现漏损等问题,造成小区的总表与住户水表有时差距很大,而供水工程埋在地下是隐蔽工程,短期内根本难以查找原因。

另外,原来房子的供水设计和管网设计已固定下来,有的楼盘没有单独的管道井,管网直接在用户家里,用户装修时都包起来了,要去改造就非常难。

——责任主体不愿配合致落实难。记者发现,二次供水的管理主体五花八门,不同的管理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不愿意承担二次供水的职责。“根据《物权法》,假如一个小区有1000户居民,70%居民签字,确保水表进户以后,就可以启动维修基金,但每一户都要登几次门才能找到人,这个工作量巨大。”南京市水务局供节水管理处主任金勇军说,尤其是15层以下的抄表到户工作,很多老百姓不愿意移交,因为要交钱,还破坏装修。

——投入机制缺乏规范致推进难。厂矿企业职工宿舍都是单位二次供水,一块总表结算,对供水企业来说,如果抄表到户,成本就会上升很多,整个行业对户表改造不积极。

长沙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凯军说,改造一户要2500元至2800元,说是用户表改造后阶梯水价增加的收入弥补,但实际上这一块收入微乎其微,企业捉襟见肘;但不改造的话,供水矛盾突出,老百姓投诉多,政府就压供水企业,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做。

一些小区虽然是开发商负责出资,但协调难度同样很大。南京市多位住建和房管工作人员透露,开发商资金筹集困难比较大,理由是建设初期,对于水系统的建设这块,已出资并移交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