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官网不更新问责官员”的破冰意义

2017-02-17 16:35:03      参与评论()人

去年11月,海南儋州市商务局官方网站因长期未更新名列国办通报的不合格网站名单,之后海南省省长刘赐贵批示要严肃处理。近日,儋州市纪委将该案例作为“不干事、不担事”典型案例通报,儋州市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董海峰分别被处以行政记过及党内警告处分。(2月8日《新京报》)

近年来,一些政府网站长期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准确、意见建议不回应等问题,被公众诟病为“僵尸”、“睡眠”网站。尽管这种现象让信息公开和沟通交流的作用大打折扣,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相关地方政府和部门却往往不会受到影响。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四次开展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几百个不合格不达标的政府网站被通报,但鲜有官员被问责。海南省儋州市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董海峰因官网未更新被立案审查,处以行政记过及党内警告处分,是我国首个因未履行信息公开责任而被问责的案例,具有重要的破冰意义。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早有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实践中,鲜有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因信息公开不力被问责的消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问责规定沦为空文,既损害了相关法律制度的公信和权威,也直接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

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一些政府网站长期不更新、睡大觉,关键还是相关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是认识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内心缺乏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把网站建设和管理摆在重要位置,而只是作为一项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应付了事。少数官员甚至担心信息公开了,群众会给政府工作出难题、找差错,有意将网站束之高阁。同时,更重要的是问责不到位。政府网站管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让那些偷懒的政府部门钻了空子,并渐渐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加之基层政府网站大都由部门的办公室兼管,没有专人负责,相关人员也乐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维护更新网站的活儿丢到一旁。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一语中的,“政府网站长时间停留在‘过去式’是对民众的不负责任。”政府网站作为网络时代政府履行职责的新平台,其核心价值是能够提供有用资源。一个政府网站长期处于“冬眠”状态,体现的是政府部门“为民服务”公仆意识的缺失,这将逐步丧失政府公信力。要想让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政府网站管理的重视,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现象,就必须严格建立政府网站监督及问责制度。目前,全国84%的省(区、市)建立了问题网站问责机制,如吉林省要求对问题网站责任单位和人员予以点名通报、取消年度评优资格、调离工作岗位、免职等处理。问题网站问责不能只是“纸面风暴”,必须落到实处,让所有不重视信息公开、不敬畏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官员们“摊上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