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大连港成老工业基地走向“一带一路”新通道(1)

2017-02-14 10:38:55      参与评论()人

东北地区最大港口大连港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该港口过境集装箱完成1.8万TEU,同比增幅达到106%,这一数据较2014年全年增幅高达3倍。《经济日报》记者日前在大连港采访了解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辽满欧”、“辽蒙欧”等多条国际物流通道相继开通,这些通道在日益成为中欧货物运输热线的同时,更为大连及东北地区腹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精心构筑国际物流通道

在地处东北腹地的边境小城满洲里,如今平均每周有两班来自大连的过境班列从这里驶出国门。从2015年正式开通以来,大连港集团精心构筑的“辽满欧”国际物流通道,使满洲里日益繁忙,过境班列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经满洲里口岸通关的年出口量增幅为180%,过境集装箱达到1.8万TEU,并呈现继续上升趋势。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华南、华东、华北、胶东等地的汽车零件、机械设备、日用小商品,通过“辽满欧”国际联运通道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

据介绍,“辽满欧”是大连港最先培育、极具竞争力的集装箱过境通道。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东北地区经二连、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至蒙古、中亚通道的集装箱过境班列,全部通过大连口岸运作。围绕“辽满欧”等国际物流通道,大连港创新业务模式,接连开通全国首个冷藏集装箱过境班列、“辽满欧”首个商品车班列、服务于中国最大海外工业园的明斯克过境班列等。

2016年1月份,韩国三星电子的货物通过“三星班列”,成功运抵俄罗斯卡卢加州。不仅运输时间大幅缩短,也为LG、丰田、宝马等许多国际企业产品提供了物流新选择。如今,“三星班列”已实现每月3班常态运行。

大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辽满欧”国际货运通道的爆发式增长,正为大连这座港口城市带来一系列发展机遇,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大连港乃至大连相关行业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信心。

据了解,在大连市的支持下,大连港在开通“辽满欧”国际物流通道的同时,“连哈欧”、“辽蒙欧”、“辽新欧”等多条中欧班列也相继出炉,在亚欧之间陆续建起畅通、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

“港口变革必然为腹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我们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精心构筑的国际物流通道,可以说进一步增强了对东北腹地经济的牵引作用。目前,东北98.5%的外贸集装箱进出口货源通过大连口岸转运。像‘连哈欧’国际过境班列的开通,就能够有力地推动黑龙江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大连港相关负责人说。

吸引货源走上“一带一路”

大连大窑湾港区内,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就位于这里。目前这里是全国唯一一个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的中心站,同时也是全国唯一实现与港口无缝衔接的港前站,是大连港国际过境班列的起点。

2016年8月8日,满载着150吨新鲜果蔬的全冷藏集装箱班列,从大连港奔赴8600公里外的莫斯科。这是中国开通的首个全冷藏集装箱过境班列,较传统海运节约一个月时间。稳定高效冷藏物流通道的建成,得益于大连港近年来不断利用其丰富的海向航线资源、完善的环渤海内支线网络和发达的陆向海铁联运体系,不断提高物流“综合性价比”,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出口货源走上“一带一路”。

大连港相关负责人认为,便捷、优质、稳定、高效的海铁联运通道将有助于大连及其腹地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找到更佳的发展机遇。记者了解到,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大连港紧抓“一带一路”建设主题,不断升级“辽满欧”等海铁联运通道建设。据介绍,目前大连港拥有内外贸航线108条,对国内外300多个港口和地区航线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日、韩、东盟航区航班密度每月超过200班。该港的环渤海集装箱支线服务网络覆盖辽宁、河北和山东环黄、渤两海区域的13个支线港。每周运行70余个班次,是环渤海地区独有的“海上穿梭巴士”。支线年均运量达到100万TEU,年中转集装箱超过300万T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