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疫苗行业迎来政策春风 供求两方或将双双解冻

2017-02-10 07:53:21      参与评论()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工作,从完善机制、促进研发、加强管理、强化监督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意见》一出,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疫苗生产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成本压力,另外,《意见》提出的“逐步推动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第二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或将在需求方面为疫苗行业带来利好,甚至有预测称一个百亿元的市场或被解封。

“分段接力配送”缓解企业物流成本压力

受“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件”影响,我国的疫苗行业在去年经历了近一年的“寒霜期”。因此事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提出,二类疫苗批发企业不能再经营疫苗,要求接种单位做到“票、账、货、款”一致;强化疫苗全程冷链储存、运输管理制度,并建立全程追溯系统;针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及问责力度。这些新规定让部分疫苗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升,也让很多疫苗批发企业纷纷转型或解散。

据报道, 有疫苗企业的工作人员称,国家对二类疫苗销售和冷链运输的新规定让不少企业的销售成本提高了30%以上。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按照此前修改的政策疫苗生产企业只能将二类疫苗销售给县级疾控机构,但由于各区县疾控中心的冷库容量小,企业配送的多了疾控中心没法保存,运输次数的增加激增了运营成本。此外,疫苗生产企业直接负责配送的要求,都无形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和时间,对于边远地区、用量少的地区企业就没有动力去配送。

而此次印发的《意见》指出,疫苗生产企业可采取“干线运输+区域仓储+区域配送”的分段接力方式配送疫苗,干线运输可委托专业冷链运输企业,区域仓储和区域配送可委托具备冷链储运条件的配送企业。这就让疫苗生产企业的物流方式更加灵活和市场化,也将缓解其成本压力和配送不均问题。

国家免疫规划“扩容” “二类疫苗”产销迎利好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意见》在完善疫苗管理工作机制方面提出了健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调整机制,逐步推动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第二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及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鼓励建立通过商业保险等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的机制。

这些条款的提出也将为第二类疫苗生产和销售带来利好。首先,国家免疫规划内的疫苗属于政府采购,对于企业而言,其销售成本大大降低,其需求量也相对稳定。其次,商业保险的介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心,对二类疫苗的接受度或有所提高。

促进疫苗自主研发和质量提升 百亿级市场可期

《意见》还提出,支持新型疫苗特别是多联多价疫苗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制建设,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疫苗研发工作。坚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疫苗和应急疫苗等重点疫苗立足国内生产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国内疫苗生产企业规模化生产,确保重点疫苗的产能储备能够满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需要。

记者了解到,多联多价疫苗可在达到相同免疫效果前提下大幅减少接种次数,正是疫苗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对此,有观点认为,《意见》的出台将促进疫苗生产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规范生产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疫苗同质化竞争严重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而从国际上看,疫苗的研发生产也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如疫苗巨头默沙东不断研发疫苗新产品提供业绩增长点、HPV疫苗Gardasil年销量达到19.08亿美元。有观点指出,根据《意见》指导思想,短期会为目前高质量的疫苗国际药企提供较大市场空间,中长期对国内疫苗企业是重大业务发展机会,因为存在进口替代和政府采购对国内产品倾向的影响。而据2016-2021年中国儿童疫苗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疫苗行业总体规模从201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00亿元。其中二类疫苗占据了疫苗市场总额的59%,规模近1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