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家纺服装业一线蹲点调研:放活出灵感专注铸品牌(1)

2017-01-24 11:07:17      参与评论()人

春节临近,宁波博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丝毫不见轻松气氛。1月18日,当记者来到博洋的产品设计室时,看到设计师们正三五成群,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他们设计的产品,“很多产品方案需要春节前确定好,春节后就要投入生产。”一位设计师告诉记者。

近两年,国内不少家纺服装企业受到市场波动影响,经营面临困境,博洋却逆势上扬,产品销量一路上涨。市场逆境中,博洋有何克难制胜的秘诀?

小团队迸发大活力

博洋集团现有员工近6000名,涉足家纺、服装两大产业,年产值达到139亿元。然而,当记者走进这样一个大型企业的“生产车间”,却不见机器轰鸣和工人忙碌,只见一台台电脑并排摆放在办公桌上,电脑桌面上显示着某款产品的商品页面或设计图纸,抑或是某一品牌的市场报告,“生产车间”的墙上挂着各种款式的服装样品,漫步其中,像是走进了一家服装博物馆。

当记者见到设计师何蝶梅时,她正认真地盯着电脑屏幕,对一条牛仔裤的样图做最后修改。当记者问她一年能设计出多少产品时,她打开了电脑中的一个文件夹,里面包含着她2016年设计的所有产品样图。“一共287款,我还不算最多的呢,好多同事效率比我更高。”何蝶梅说。

一年近300款产品设计,几乎一天完成一款,博洋的设计师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效率?何蝶梅说:“以前我也在其他企业做过设计,但是效率不高,很多设计要层层批准,流程复杂。这里工作的自由度很高,我有足够的权限去按照自己的思路打造产品。”

高度的员工自由来源于哪里?博洋集团总裁办副主任许淑敏说:“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品牌零售商,每一个品牌团队,无论是人员架构还是产品链条,从头到尾都是完全独立的,这样每一个小品牌都能获得足够的空间,完全实现其品牌风格和基调,不会和博洋大品牌产生太多关联。如果都变成博洋的一个系列,就难以摆脱大品牌的基因,束缚了品牌的创新。”

博洋服饰集团总经理应春光认为,随着市场发展,销售渠道越来越丰富,用户需求逐步多样化,“单一品类”“一款到底”的服装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博洋选择了多品牌发展策略。

推行多品牌策略,博洋并非唯一。但是与其他企业以拓展市场空间为导向不同,博洋的多品牌策略则是围绕人才建设而进行。

“招什么样人,品牌团队自己说了算。”“花多少钱,我们团队自己定。”“是否推出这款产品,取决于我们团队的讨论结果。”在博洋,品牌团队享有高度的自由和极大的运营权限。

为了最大限度放权,博洋将企业架构由事业部制改为公司制,集团领导层只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对运营公司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激励机制,等品牌实现盈利后,给予管理者相应股份。品牌团队有了较大的自主决策权,一大批充满活力的新锐团队成长起来。

当产品在面临市场困境时,灵活的组织结构让团队能够快速反应。博洋的德玛纳是一个主打欧美风的全品类女装品牌,2013年,在国外品牌的冲击下,德玛纳一度面临生存危机。这时候,团队迅速转变思路,减少线下运营,发力线上运营,同时将产品聚焦于牛仔这一细分品类。第一年就止住了颓势,第二年重新实现了盈利。

博洋的活力还源自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其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年轻员工熟悉互联网时代的多样化需求,并且很多人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对市场变化和潮流趋势有着敏锐的嗅觉,这也是博洋集团领导层敢于放权、愿意放权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