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中成药新规还应“对症下药”

2017-01-16 17:48:25      参与评论()人

据广州日报报道,新年伊始,中成药迎来“改名大战”!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印发的《对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引起业界很大关注,其指出,中成药不应采用“宝”、“灵”、“精”、“强力”、“速效”等夸大用词,“御制”“秘制”等溢美之词也被列入了中成药名字“黑名单”,或有万余种产品面临洗牌。此次出炉的征求意见稿发布了“科学简明,避免重名”、“必要、合理”、“避免暗示、夸大疗效”、“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四条命名基本原则。“所以按照意见稿的要求,‘风油精’就可能要改名,‘速效救心丸’也不能称‘速效’,‘云南白药’含有地名也要回避。”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不仅是新药取名字得讲究,原有药物名称也要改动,这样一来涉及面将有多广?在食药监总局药品数据库国产药品一栏中,输入部分不能提的字样可检索到几千个药品批文,其中光名字中含有“灵”字的药品名称就涉及两千多个。

中成药的药名,确实存在一些急需整改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夸大疗效和误导消费者。药店里扫一扫,不少神奇的药名,“无极”、“神仙”、“祖师”、“百通”等等字眼让不少人甘心情愿花大价钱去换取与它们名称对等的疗效。当然,在花了大价钱、服用了这些所谓神药之后,消费者们才真正品尝到了被药名忽悠的苦楚。

因此,对于中成药名称的管理规范是相当必要的。但是,如果对于中成药的改名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许会造成中成药行业某些新的混乱。

在媒体报道中,有业内人士表示:“改名不是那么简单,它将意味包装材料、说明书、小盒、纸箱、标签通通发生变更,生产包装成本姑且可以计算、承受,但对于老字号品牌而言,更名带来的无形损失非常大,还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二次市场培育,让‘蒙查查’的消费者知道更名后的产品就是原来用惯了的老药。”很难想象“‘风油精’不能叫‘精’,‘速效救心丸’也不能称‘速效’,‘云南白药’含有地名也要回避”后,消费者找不到自己熟悉的可靠药品,急用时面对满眼的新药,会有多少困惑?对于企业来讲,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瞬间蒸发,品牌重新再造,需要多少成本?这些成本从哪里来?

曾经有一个明星代言的药品广告,名字这里就不提了。这个药按照新规,名字也得改。但这个广告里面有句台词倒是挺靠谱:“拉肚子,选好药,选药也得有诀窍,别看广告,看什么?看疗效!”管理、规范中成药名称非常有必要,但是,这样的新规,针对的应该是误导消费者的不实之药。对于有文化传承、有实实在在疗效、有无形资产价值、在消费者当中有口碑的中成药,应该给予免于改名的待遇。如果不考虑消费者和企业的真实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硬性地去搞一刀切,无疑是对中医药行业乱行“虎狼药”,其后果,可能比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还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