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盐改之后盐价会不会飙升:不可能出现天价盐(2)

2017-01-16 14:32:25      参与评论()人

汤蕴仪认为,客观来看,加速盐改,可以看作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很多垄断行业都在逐步放开,包括‘铁老大’,都已经实施政企分开、市场化运营。盐业作为剩下不多的垄断行业之一,走向市场化改革乃是必然趋势。”在汤蕴仪看来,盐改将促进行业垄断打破,“首先,形成大流通。原先地方割据的局面会逐渐打破,产、供、销的产业链环节层层加码的交易成本会降低。其次,形成大市场。引入竞争将倒逼食盐经营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出清低效落后资产和产能。”

盐企兼并重组难免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记者了解到,中国盐业协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25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盐业主管机构中,政企合一的目前还有70%。

这些企业如何走向市场化?

截至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部上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近日批复,复函中指出在2017年12月31日前要实现职能分离。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指出,“目前地方食药机构很多都没有建立起来,现有的近两万名食盐执法人员如果划归食药监督部门,还面临着企业编转事业编的问题,要有一个过渡时间,先立后破。”

其实,盐业专营体制并不只是出现在中国,其他国家也有专营体制的,比如印度,而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则是逐步放开专营市场,实现市场化。

资料显示,美国制盐业曾一度处于“小、散、弱、乱”的状态,1880年美国有268个制盐企业。上世纪70年代,美国50家盐业公司、95家制盐企业经过市场竞争、兼并重组,最终形成了六大盐业公司,形成寡头垄断模式。为保障公平竞争,六大公司成立了盐业协会,协调各方利益,保障了有序竞争和市场的正常运作。

根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确保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数量只减不增;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王强分析,“此次改革是在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食盐生产和销售的准入门槛并没有降低”。

有专业人士指出,一旦全部放开专营市场,盐业公司大量被食品、化工其他行业以及外资兼并可能性很大,“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后,盐业系统将迎来一波兼并和重组的浪潮。”

盐价会不会飙升

盐改推动之后,外界有担忧:食盐价格是否会受到影响?

燕红忠表示,不可能出现“天价盐”的情况,“只有可能盐的价格更低,只有资源被垄断,才会导致高价,现在市场放开,大家公平竞争,有些企业会因为抢夺市场份额,降低价格,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同时,竞争过程中,市场中盐的品种也会更加多元化”。

汤蕴仪认为,盐改之后的价格可采用在分级定价下实行基本指导价的方式。对于基本品种的盐价,政府实行指导价格,避免由于盐价大幅提升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损害。对于“品种盐”和“功能盐”,更多需要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制定行业标准,要使其“名副其实”,价格方面以市场定价为主,协会可规定分级指导价,既让民众有更多选择,也避免“天价盐”现象发生。

对于有消费者担忧放开后会出现哄抬价格现象,根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全省各级价格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盐零售价格的市场监测,配合盐业主管机构采取措施,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特殊情况下可依法采取价格干预或其他紧急措施,防止普通食盐价格异常波动。

记者调查了上海各大超市的食盐价格,发现没有任何上涨的迹象。中盐上海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市场盐价平稳,没有任何“异动”。

至于未来食盐的安全性方面,燕红忠认为,开放后,进入流通环节的企业将是必须拿到规定的资质,“拿到资质的盐企可以进入该环节,当然在资质考核上,政府层面要好好把关”。

记者也了解到,改革方案中,对于企业进入流通环节还是做了些限定的,如“坚持批发专营制度,以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为基数,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鼓励食盐批发企业与定点生产企业兼并重组,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这样的制度安排,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进入流通环节,而是打通了盐业企业的“产业链”,让生产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更贴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