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七大亮点提升百姓“十三五”健康获得感(1)

2017-01-11 08:43:43      参与评论()人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超过77.3岁。

专家指出,规划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带给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适应全面两孩政策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一些城市大医院产科出现“一床难求”,妇幼保健等资源趋紧。

规划对此提出,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按政策生育。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介绍,为解决产科资源总供给问题,我国将新增产床8.9万张,加强儿科、妇产科医生培训,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人。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将超过70%

马晓伟指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解决老龄人口的健康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

规划对此提出,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推广以慢病管理、中医药和老年营养运动干预为主的适宜技术,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有效改善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降低失能风险,积极防治老年痴呆症。

同时,“十三五”期间还要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县域内就诊率将提高到90%左右

到2020年,“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将基本实现。

规划提出,实行分级诊疗,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针对各省专科现状和发展需求加强薄弱专科能力建设,降低省外就医率。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传染病、精神疾病及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等临床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将为优化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构建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健康体系起到保障作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指出:“要引导群众合理预期,促进病人有序就医,加快形成大医院舍得放、基层接得住、患者愿意去基层的格局。”

医护比将提高至1∶1.25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人,全国医护比从2010年的1:0.85提高到1:1.07,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然而,护士队伍数量仍相对不足、分布不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医护比要达到1∶1.25,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近10年来,我国护士人数增长迅速。未来我国还将大力发展护士队伍,争取到2020年,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14人,护士总数达到445万人。

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标准将制定、修订完成

食品安全关系到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说,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一项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