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再上台阶(1)

2017-01-09 21:15:59      参与评论()人

(底图为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一角) 新华社记者 李 然摄

【经济日报·透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煤液化产业已呈现出技术多样化、产品多元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雏形初现。业内专家认为,加快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不仅有助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也有利于拓宽我国油品供给渠道,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是推动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中国能源革命的战略性举措——

近日,历经了10多年的技术攻关和39个月的奋力建设,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一次试车成功,并产出合格油品,这标志着我国在能源战略储备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推进石油替代战略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作为石油替代战略工程,我国重新恢复了煤制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增长,煤炭液化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快。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通过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我国煤制油工艺、反应催化剂及其工业化装置等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取得中国煤基制油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迫使南非等煤制油技术退出中国市场。

记者了解到,2005年9月份,科技部对中科费托合成油工艺实行验收;2008年投产的神华集团承担的全球首套百万吨直接液化工艺也于2011年转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兖矿集团2004年的万吨级费托合成油技术试验成功,其承担的百万吨商业化示范项目于2015年8月底投料试车成功。

“我国煤液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技术多样化、产品多元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雏形初步形成。”据该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有伊泰伊犁100万吨间接液化、伊泰鄂尔多斯200万吨间接液化、伊泰新疆200万吨间接液化、神华宁煤400万吨(二期)间接液化、神华鄂尔多斯320万吨(二期)直接液化、兖矿/延长榆横400万吨间接液化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到“十三五”末,预计我国将形成煤液化总产能2818万吨/年,按照70%左右制成的燃油成品计算,达产后将有2000万吨/年煤制油品。

争议问题基本解决

发展煤制油曾饱受争议。这些争议的焦点集中在煤制油耗水量大、污水处理难、能源转换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煤制油发展面临的争议已基本有了答案。

以耗水问题为例,伊泰煤制油项目采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水的重复利用率可以达到97%,冷却水重复利用率超过98.7%。其在建项目的设计中,大量采用空冷器、密闭循环水、高浓度盐水蒸发结晶等节水措施,可将万元国民经济增加值水耗控制在10吨以内,吨标煤水耗控制在2.2吨。神华集团鄂尔多斯的煤制油项目最初设计的吨油水耗达10吨,但随着工艺不断改进,该项目吨油水耗已经从设计之初的10吨降到5.8吨左右。神华集团表示,到2020年,神华煤制油项目将努力实现水耗继续降低20%,把新鲜水耗量降到最低。

在污水处置中,神华集团的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实施“清污分流、污污分治、一水多用”,自2008年以来,神华集团共完成污水技改技措项目达16项。

在能源转化效率方面,目前煤炭直接液化的能源转化效率可以达到58%,间接液化可以达到43%,比一般火电厂40%左右的转化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