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研究发现习惯性流产八成源于免疫因素,揭“中国式保胎”乱象

2018-06-29 15:17:04      参与评论()人

研究发现习惯性流产八成源于免疫因素,揭“中国式保胎”乱象

针对“中国式保胎”的乱象,今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承办的“中美联合生殖免疫大会暨第38届美国生殖免疫大会暨第6届中国生殖免疫大会”上传出消息: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因素导致习惯性流产,采用“免疫精准保胎方式”,才能从科学角度真正让习惯性流产患者从中获益。

“习惯性流产”研究新角度:母-胎免疫耐受微环境

流产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在50%。在这其中,同一对夫妻连续发生过2次或2次以上流产,就被认定为“习惯性流产”,占自然流产数的1%至5%。近年来,生活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环境以及高龄二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习惯性流产发病率正不断上升。尽管大部分自然流产原因不明,但研究发现其中80%以上都与免疫因素有关。

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李大金教授解释:胚胎对母体而言是一种“异物”,当母体不排斥“异物”,同时触发一系列机制来保护胚胎并促使其发育时,妊娠才得以顺利完成。科学研究发现,正是母-胎界面功能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协调作用,才使得母体形成了有利于正常妊娠的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微环境。医学科学家从不同角度解析“母-胎免疫耐受”这一复杂生命现象,为反复自然流产、子痫前期等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平台和切入点。

目前,李大金教授领衔团队,正致力于寻找习惯性流产的早期预警靶点,从中为早期妊娠失败的提前干预提供可能。他所带领开展的“母-胎免疫调节”的研究还发现,围着床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有助于最终改善自然流产模型的妊娠预后,可为反复自然流产的孕妇及家庭带来希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