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一届仅7人直接就业:科学家带出的本科生“味道”如何不一样

2018-06-13 13:59:07      参与评论()人
答辩委员会主席袁亚湘院士公布论文答辩结果。杨天鹏 摄

袁亚湘对于一个学生论文中以公式结尾的句子不标句号“耿耿于怀”,一再向这名答辩者强调“科技论文写作要严谨”。

一组论文答辩结束,评审们讨论如何给每篇论文进行书面评价,周向宇索性坐到电脑前,逐字逐句亲自修改评语。

国科大对首届本科生答辩的重视,一如四年前招他们进来前的谨慎。

从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开招本科六个专业之前,席南华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调研了每个专业世界上五所最好的大学。

30万字的调研报告陆陆续续交到席南华手里时,他感到“我国先进的大学与这些大学有很大差别”。他认为,在课程体系上,我们注重知识灌输,能力培养却不够;我们培养了很多专才,但在思维能力训练方面多有不足。

“我有这么深的感触,是因为现在强调交叉研究,但真正做时发现很多困难。”席南华说,“这说明教育模式出了很大问题。”

国科大的本科培养,想走一条不同的路。

这种科教融合、科学家办本科教育的模式,已经引起了其他高校的兴趣。不过,国科大的模式,却是很难复制的。

正如席南华所说,他不担心有的院士、“大咖”因为工作太忙不能每年都给本科生授课,毕竟科学家数量多,选择起来可以“任性”。

“这么大的中科院,每年就招300多个学生,没问题。”

未来的大师会在他们当中产生吗?

2018年,国科大拟招本科生398名。

国科大目前分管本科生工作的副校长苏刚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明确表示,未来,国科大不会扩大招生规模。“少而精,特而强”的办学理念将继续坚持下去。

国科大首届本科毕业生培养工作新闻通气会会场。杨天鹏 摄

6月12日,国科大在玉泉路校区召开本科生培养工作新闻通气会。在会上,苏刚介绍,国科大本科生有两次转换专业的机会。2014级本科生中有70名学生变更了攻读专业,占年级人数的21.2%。161名学生选择了辅修/双学位,占年级人数的48.5%。

此外,这届本科生参加国际访学项目总人数为186人,其中,46名学生进入2017年世界排名前10名学校,168名学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0名学校,很多人都拿回了全A、甚至全A+的成绩单。

比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朱宇巍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参加了由NASA赞助的商用空间站设计比赛,并进入全美总决赛。

不过,汪诗洋因为坚持自己的学业规划而放弃了去美国学习的机会。他将延期毕业修双学位并留在国科大完成博士学位。他对计算化学情有独钟,并认为是本科四年的点点滴滴最终促成了自己的选择。

“袁亚湘院士在微积分讲切空间时深入讨论从局部最优到全局的困难;在杨文国老师指导下我发现计算精度和效率的提升来源于知识和数据的紧密结合。王建平老师喜欢用原子间作用过程而不是传统的分子总能量角度思考问题;罗三中老师把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变化讲得特别透彻,他们让我对化学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计算机课听张科、胡伟武老师讲体系结构,听冯晓兵、崔慧敏老师讲编译原理,虽然写代码过程很折磨人,现在想来让我从硬件设计和软件执行角度理解了性能瓶颈的类型和原因……”汪诗洋细数让自己兴奋的课程。

“还有袁江洋老师以科学发展为线索梳理的世界历史,赫荣乔老师讲的运动神经丛,杨义峰与陈晓松老师的统计物理……哎,还有太多太多了!”

据统计,国科大2014级本科生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完成学术论文近80篇,部分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刚刚结束的本科学位答辩也获得了不少褒扬。比如,材料学院的董亦楠和黄淇的学位答辩被老师评价为“水平不逊色于博士论文答辩”。

国科大副校长苏刚教授做专题报告。杨天鹏 摄

苏刚在新闻通气会上宣布,截止到5月31日,国科大首届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仅7人。已经明确的有243名毕业生将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占毕业人数的83.8%。其中84人到境外留学,159人在国内读研究生。此外,今年毕业计划明年申请出国读研或国内深造的40人。

境外留学的毕业生中,11人进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52人进入全球TOP100高校(含前十)深造,占毕业人数17.9%。例如,2014级物理学专业刘子煜在拿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普渡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offer之后,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项目全额奖学金。国内读研的159名毕业生中,155人选择在国科大(中科院各研究所)读研,其余四人分别选读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和西湖大学。

中国科学的大师级的人物,会在他们当中出现吗?

“‘大师’并非每年都有,我们也不是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席南华说:“但国科大有能力也有信心培养出世界级的杰出人才。总体来看,2018届本科生基本达到了我们的设想,他们很好,当然我们希望他们更好。”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还从到场的国科大本科生那里获知,5月31日,最后一场答辩结束后,数学系的同学们回去以后没有狂欢庆祝“苦难的四年”结束,而是静心看书,一如既往。

(原标题:一届仅7人直接就业 科学家带出的本科生“味道”如何不一样?)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