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一届仅7人直接就业:科学家带出的本科生“味道”如何不一样

2018-06-13 13:59:07      参与评论()人

张京生 摄

“如果没有科研志向的话,我想当时自己抵挡不住‘北大专业随便挑’的诱惑。”

回忆起四年前的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化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汪诗洋笑着说,当时甚至为此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分歧,但自己做好了当“小白鼠”的心理准备。

让汪诗洋心动的,是时任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的一句话。

那是2014年4月的一个中午,丁仲礼到汪诗洋的母校北京四中演讲,他说:“我们动用这么多的资源,仅招收300多个本科生,目标就是培养未来中国科技的领军人才。”

后来的高校面试环节,其他名校有的考汪诗洋一道竞赛题,还有的通过抽签问他“如何看待心灵上的雾霾”;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国科大的面试是让他畅谈科学的过去与未来、实际科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个人理想。

“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幸福。”2018年6月,在国科大北京玉泉路校区小巧宁静的校园里,汪诗洋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当年入学后他发现,当时认真听自己讲了20多分钟的主考官,是一位中科院院士。而大一的基础课,从数学分析、代数,到力学、热学、化学原理,都有院士授课,并且是“从头至尾,每一节课都教”。

“祝贺你们四年的苦难划上了句号”

与汪诗洋同年进入国科大的,一共是332名学子。他们分布于6个专业,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年间,自称“小白鼠”的他们,在国科大“活”得如何?

数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后与周向宇院士及导师们合影。杨天鹏 摄

2018年5月31日17时,北京中关村,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南楼205房间,201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最后一组11位本科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至此,国科大首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全部结束。

主持这最后一场答辩会的,是中科院院士席南华。这位数学家恰好也是国科大本科教育从最初设计到后来实施的负责人。

席南华站起身,一边收拾面前的一摞论文,一边对等待合影的11个年轻人说:“祝贺你们四年的苦难划上了句号。”

“苦难?”随后的采访中,《中国科学报》记者问席南华。

席南华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他们的压力很大,学得很苦。”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