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郑礼研究员表示。
“今年北京市属公园预计将投放近6.5亿头天敌昆虫,用以来防治害虫,数量创历年之最。颐和园、天坛、中山、景山等古树名木众多的公园投放量相对较大。”6月12日,这则“以虫治虫”的新闻吸引了郑礼的注意。
工作人员在紫竹院公园投放“天敌昆虫”在“以虫治虫”绿色防控的科研江湖里沉浸了几十年,他太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了,“当越来越多的化学农药‘锻炼出’害虫的耐药性,导致药残超标的时候,‘以虫治虫’便凸显其独特优势。比如说赤眼蜂可以在害虫虫卵上寄生并繁殖,可建立并扩大种群,始终保持着对害虫的源头压制。”
有什么样的害虫,就有什么样的“天敌”
郑礼告诉记者,公园里侵蚀树木的害虫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蛀茎类’害虫,比如北京市此次投放的‘花绒寄甲’‘肿腿蜂’,就是对付一种蛀茎类害虫——天牛。茎干,承担着向上输送水分,向下输送养分的功能,但害虫切断了这一路径,让树木慢慢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