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华西村书记:“天下第一村”要夸不倒吓不倒难不倒

2018-05-30 14:42:51  中国之声    参与评论()人

慢一拍,跟着走

老书记吴仁宝和新书记吴协恩

老书记吴仁宝和新书记吴协恩

2003年,吴协恩正式接班,成为华西村的“新书记”。他说,如何踩中时代的节拍,也是他最重要的功课之一。此时,华西已经是一个拥有8大公司、40多亿固定资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几年来,华西和大多数以传统产业为支柱的企业一样,经历了产能过剩的冲击,也经历了结构转型的阵痛。他坚信,只有“想在前头”,才可能“走在前头”。

吴协恩:“不仅在传统工业上面不再扩展,而且我们也把过去落后的产能逐步的梳理,能技术改造升级的,就技术改造升级,不能技术改造升级的坚决关。所以这样一关,我们十多年当中就关掉了九家企业。外面看我们陆陆续续地关掉一些企业,就说华西怎么样啊,怎么关厂啊。他没想到我们华西是主动调整,不再承接落后产能。实际上晚做不如早做。”

吴协恩接受央广记者李行健专访

吴协恩接受央广记者李行健专访

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印着“公”与“私”较量的痕迹。在这两条路以外,华西人蹚出了一条“集体主义”的新路。

吴协恩:“这个‘公有’走出华西村,他就是共有的,华西人‘共有’。华西以外的人他是没有的。所以他跟国企央企或者大集体的这个公还不一样。他只属于华西人。”

学华西,要学的不是高楼大厦、别墅宝马

多年来,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华西人的力量源泉。而吴协恩坦言,新时代的华西村,同样面对集体主义的老问题。

吴协恩:“比如说大锅饭的现象,平均主义的现象还是有。怎么办?那就要通过不断地去改革深化制度改革。最大的问题是就是我们企业就是要按市场化的道路去做,而不是再像过去那样,你是村民,在企业里边跟人家就要不一样,收入就要比人家高,这不行。一视同仁。你如果说简单的摆摆资格讲讲贡献,而不去不断的创新发展。这个企业,明天就是死亡。”

今日华西村

今日华西村

“天下第一村”,五个金黄色大字,至今刻在华西村村口。这块金字招牌每年吸引着数目可观的游客和资本,也无可避免地招来流言和猜忌。华西模式,如何释疑,如何复制?在吴协恩看来,乡村振兴学华西,要学的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别墅宝马,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吴协恩:“夸不倒、吓不倒、难不倒。可能很多人对这个‘难不倒’和‘吓不倒’比较容易理解。这个夸不倒……实际上我们放眼全国,曾经的一些先进有多少被夸倒了?时间换空间,到时候他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华西就对了。前几天总书记在海南的时候,特别是看一些乡村建设的时候,他讲,就是说按照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你当地的特点、优势,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见证者说

“我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创新,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创业难,守业更难。他难在哪里?难在守字上面。就看你这个守,守什么?你如果守在这个原来的这个功劳上、原来的产业上,是守不住的,守是守的优良传统。而在发展上面、在创新上面,你如果守了,那就真正的难。只要搞明白了这个‘守’就不难。”

——吴协恩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在这场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的伟大变革中,有多少波澜壮阔的征程,有多少值得铭记的时刻?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踏着40年历史轨迹,寻访到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记录他们的回忆、思考和展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