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中证报:年中流动性无虞,不排除央行再次实施置换式降准

2018-05-29 13:53:15      参与评论()人

未来一段时间,影响流动性供求的因素的确不少,资金面变数增多,主要风险点可能出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金融监管考核。近期,资管新规、商业银行流动性新规相继发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均有一定程度放松,市场担忧情绪有所缓和。但应看到,与过去的监管要求相比,金融体系面临的考核仍是趋严的,金融监管对流动性的影响仍是加大的。

考虑到半年末考核期将至,且流动性新规实施在即,金融监管考核扰动下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6月到期同业存单规模超过2.2万亿元,目前来看,是今年到期量最大的一个月。同业存单到期续作压力,叠加季末前增量发行需求,将造成集中的存单供给压力,如果发行不畅,可能引发资金面紧张和市场恐慌,这在去年曾多次出现。

二是财政存款波动。4月降准后,市场资金面不松反紧,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财政存款波动的影响。数据显示,4月份财政存款因税收上升了约7200亿元,远超过置换MLF后降准释放的增量资金规模。

从历史数据来看,因季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6月份财政存款多会出现下降,相应会供给一定的流动性,但仍需关注政府债发行缴款的影响。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目前大约发行了8000亿元,比去年少发5000多亿元。机构预计今年地方债发行量可能接近或超过5万亿元,这意味着积压的供给压力不小,进入年中发行高峰期,政府债券集中发行缴款会暂时性增加财政存款,占用银行体系可用资金。

另外,7月将迎来税收大月,财政存款预计会再次大幅上升,回收流动性,这也是以往半年末过后,7月份资金面难以很快缓解的重要原因。

三是法定存款准备金补缴。为满足考核要求,季末月份银行往往会加大揽储力度,使得一般存款在季末会有较大规模增加,相应带来法定准备金补缴压力。

另外,2017年以来,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这一科目,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存放在央行的备付金。今年以来,这个科目已增加了4000亿元,回收了相应规模的流动性。未来,这个科目的余额可能继续增加,对流动性有一定不利影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