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媒体:违约是中国债市走向正规的必修课,要避免代价太高

2018-05-22 13:45:35      参与评论()人

作为投资者,真金白银之损可谓教训深刻。然而,这种损失不仅是市场起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学费”,也是本身心存侥幸、追逐“零风险、高回报”后的“教训”。不得不说,尽管打破刚兑呼声由来已久,近两年来已有相关实例,但投资不看项目质量而寄希望于有人“兜底”的心理仍然不少。此外,部分投资者自身经验不足,对风险、形势研判失误、投资策略激进也是“遇雷”诱因。

因此,个别债务违约事件本身不足为虑,但完善债券市场管理,让“风险”成为各参与主体的“长鸣警钟”,同时避免连续的违约事件冲击市场,进而影响投资者信心,可谓当务之急。

从发债企业来看,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经营、透明的信息披露、避免管理混乱、严格承担相应责任将从源头上减少违约事件。

对承销方等第三方机构而言,也要通过法律法规和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引导其严格执行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要求。对于随意评级、误导投资者甚至牵涉内幕交易的机构,应予以严惩。

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真正的保护不是刚兑,而是建立合理的维权机制和一个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市场。这包括:相关利益方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有权要求充分的信息披露;在违约发生后,避免大机构独占话语权;在偿还次序上母公司等利益相关方甚至责任相关方次序靠后,避免发生利益输送;更重要的是,建立并完善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债券违约处置预案。

应当说,这些问题也并非新问题,相应政策的完善在《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中也有所体现,但相应市场的培育和投资者教育仍有待充分落实。

总之,比起刚性兑付下对“零风险、高回报”的盲目追求,违约是中国债券市场走向正规、迎接竞争的必修课。但是,要避免让这一课的代价太高、阵痛过痛,还需及早进行规则重建,并在当前金融监管重塑、风险防范攻坚战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让规则深入各市场主体之心,渗入各市场主体之行。(原题为《“违约”倒逼债券市场规则重塑》)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