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专家:智能芯片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应尽快制定国家标准

2018-05-02 08:14:32      参与评论()人

我国人工智能的成绩单亮眼:论文专利数量跻身世界前列,部分技术已经世界领先。而且,智能产品和应用大量涌现,一批领军企业快速成长……不过,在委员和专家看来,仍要重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尽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在这场“马拉松”中立于不败之地。

夯实基础,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介绍,世界主要国家都已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也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整体来说,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委员和专家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尚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高端芯片、重要产品与系统等还被跨国巨头垄断。

让全国政协委员、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曹健林忧虑的是,GPU、ASIC、FPGA等硬件对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起到了重要驱动作用,但在这些方向上,唱主角的还是欧美公司。“美国在人工智能芯片上的投入仍全球领先,未来极有可能继续保持在基础软硬件方面的优势。”

与会人员指出,将来在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上,可能西方国家“能卡你的都会卡你”。抢占制高点,很有必要。

中科院计算所智能处理器中心主任陈云霁做的就是智能芯片,作为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纪的创始人,陈云霁感慨,智能芯片领域的国际竞争已经愈发激烈。

“我的建议是,尽快制定智能芯片的国家标准,尤其是指令集的国家标准。”陈云霁说,X86指令集和ARM指令集主导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不能再走老路,应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指令集标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投资不足。

曹健林强调,每年我国在处理器、芯片领域的社会投资不到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基础芯片的差距在今后可能继续拉大。国家在加大研发支持的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合作、并购,加快提升我国智能芯片研发能力。

“英特尔每年的研发投入在100亿美元以上,光靠国家出钱是远远不够的。”陈云霁说,能否借用更多金融手段,对芯片企业予以支持。

要有一流研究机构,精准引进一流人才

 “新的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表示,要站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最前沿,才能在这场马拉松式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极有可能在技术拐点出现时丢失发展优势”。

何出此言?徐波补充解释,他们判断大概在2025年之前,人工智能领域会有新的颠覆性技术出现。如今的主流技术是大数据为主导的深度学习技术;未来的技术,可能靠的是“小数据”——你不用“喂”机器海量“数据粮食”,它也能通过跟环境的交互,学会“举一反三”。“这一改变已经初见端倪。”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