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10天生产9.1吨!“猴头菇菌种基地”如何成制毒窝点?

2018-04-24 19:25:01      参与评论()人

“他们把产品称为‘泥巴’,一吨‘泥巴’称为一组,购进部分原料采取物流寄递,转运时通过厢式货车,每一步都组织严密。”张金林说。

从开始生产到被抓获的10天时间里,这一团伙不分白天黑夜疯狂生产。生产过程刺激性较大,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制毒人员只戴了简单的防毒面罩,很多人都是带着眼药水工作,被抓获时,厂区内还放着许多眼药水。

记者在制毒窝点旁看到,厂房外有一个竹棚,里面摆放着蜡烛、香台等,一些还未拆封的蜡烛、细香等散乱地放在附近,包装盒上“发财”“平安”等几个大字分外醒目。“为祈求不被抓,他们建了这个竹棚烧香拜佛求平安。”王玉堂说。

“毒品下乡”如何防范?

福建与蕲春之间路途遥远,制毒行为为何会选择在蕲春进行?

王玉堂认为,一方面,这是因为近年来沿海地区加大了对制贩毒品的打击力度,一些毒贩开始寻找新的生产窝点;另一方面,中部一些地区制毒案件相对较少,人们的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犯罪嫌疑人特意选在山坳中,不易被发现。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4月中旬,湖北警方在武汉将涉嫌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此前,负责运送制毒器具和原材料的货车司机、犯罪嫌疑人戴某在浙江杭州落网。

目前,前期抓获的1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生产制毒物品罪被逮捕,案件已移送起诉至蕲春县人民检察院。近期抓获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毒品犯罪危害性极大,一定要从严打击。”王玉堂说,在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张金林介绍,一部分用于制毒的原料是通过物流寄递的方式运送,因此,相关物流企业在执行验视制度时应更加严格,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对于一些制毒窝点特意选在人员稀少的地方、隐蔽性较强的问题,办案民警建议,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基层村组干部和基层群众的警惕性,警民联动,让制毒窝点无处藏身。

(原题:10天生产9.1吨!“猴头菇菌种基地”如何成制毒窝点?)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