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为何中国走向强监管、对外开放,美国走向去监管、贸易保护?

2018-04-16 10:00:55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随着经济的复苏,全球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化。2017年以来,在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向,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持续推进。与此同时,包括中、美在内的多个国家相继开始实行新一轮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改革、增加基建投资等。

从政策组合来看,美国采取了“紧货币+松财政+松监管+贸易保护”的政策组合,中国则采取了“货币中性+财政积极+严监管+贸易开放”的政策组合。

一唱一和

中美虽然各唱各调,但在后宽松时期都也取得了某种默契。

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们正在考虑在未来的声明中调整货币政策——从“宽松”改为“中性或收紧”。自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一直为宽松。

继中国央行之后,美联储主席也明确地强调了美联储稳健中性的立场。在成为联储主席后的第一次公开演讲中,鲍威尔为他主持的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路径设定了基调,也表现出与前任美联储主席不同的鹰派风格。鲍威尔指出,为了支撑经济持续扩张,采取渐进路径来减少货币政策的支持。公开市场委员会将保持耐心,并会减少无法预期的风险,防止经济再度衰退到需要联邦基金利率为零的状况,因此要主动缩紧货币政策。同时,美联储也开始渐进地缩减资产负债表,鲍威尔称,这也是将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的另一种方式。

4月11日,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也再次强调中国实行的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并已完全准备好应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在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时,中国也依然会保持稳健。

美联储3月22日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至1.5%-1.75%,这是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以来第6次上调利率。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的今明两年利率预期中值均高于上次,2018年加息4次的概率变大。美联储进入本轮加息周期以来,中国央行基本保持跟随,在美联储的6次加息中,中国共跟随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4次,加息时点分别为:2017年2月3日、3月16日、12月14日和2018年3月22日。

易纲强调,美国目前已加息6次,但人民币的收益率曲线还是一直比美元收益率曲线高80-100个基点,保持了稳定的利差。中美利差处于比较舒服的区间。

易纲在谈到2018年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时,也曾指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变化会对我们的政策空间形成一定挤压,增大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

易纲称,观察政策是否稳定,是否是好政策,一是看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看社会融资情况怎么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怎么样。二是看预期。“就这两个方面考虑分析,我们都处于比较适度的区间,”易纲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