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证券时报:A股吸纳独角兽,要警惕高估值高融资高风险企业

2018-03-20 17:02:22      参与评论()人

根据胡润研究院和天风证券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已达120家,整体估值超3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国内的“独角兽”企业已形成一个重要的群体,如果不创造条件把“独角兽”企业留在A股市场,那么“独角兽”们将有可能像此前的BATJ以及众多到境外上市的中概股一样,纷纷弃A而逃。

客观上,BATJ们赴境外上市,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心中的痛。这些企业的用户主要在国内,市场在国内,盈利也主要靠国内市场,但国内投资者却无法参与投资,也无法分享其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这种割裂的状况显然不应一直维持下去。迎接BATJ们回归,把“独角兽”企业留在国内上市,也成为证监会今年的工作重点,证监会在2018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即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上,富士康的IPO已经证明了监管部门对新经济企业支持的力度。富士康今年2月1日报送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2月9日证监会便发布了反馈意见,3月8日上会并成功过会。从披露IPO申报稿到上会,前后仅仅只有36天,富士康快速IPO,这在此前是不可想象的。与那些传统的IPO企业动辄需要排队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相比,两者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BATJ回归,吸纳“独角兽”企业在A股挂牌已成大势所趋。但对于“独角兽”企业而言,其所隐藏的“三高”现象,投资者却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一是估值高。“独角兽”企业由于属于新经济企业,其估值显然不能采取传统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进行估值。而且,由于“独角兽”企业主要涉及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以及互联网行业,其享受的估值水平普遍较高。另一方面,基于市场对“独角兽”企业的热切期盼,“独角兽”企业在A股挂牌后受到市场的追捧将是意料之中的。而市场资金的追捧,无形中会进一步推高其估值。

其二是融资金额高。“独角兽”企业一般为其所在行业的翘楚,发行股份或CDR融资,不仅估值会较高,还会表现为融资金额高。据测算,如果BATJ发行相当于其当前股本5%的CDR,预计A股二级市场将需要3730亿元资金来承接,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考虑到“独角兽”企业超过百家,一旦其陆续上市,对市场资金面将形成一定的压力。

其三是 风险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角兽”企业许多还处于烧钱阶段,虽然新经济企业也意味着新的机会,但新经济企业并非成功的代名词,新经济企业同样有失败的风险。二是基于A股市场的投机性,“独角兽”企业挂牌后肯定会遭到市场资金的炒作,背后的投机性风险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如果“独角兽”企业上演“中国石油”式的故事,在股价炒高后由于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持持续下跌,这种风险将更加凸显。因此,投资“独角兽”企业,投资者须做好风险防范。

(原文标题为《警惕“三高独角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