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可转债成为银行补血利器:10家上市银行拟共募资1895亿

2017-10-31 09:24:22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2017年以来,有30多家银行正计划或者已经完成资本补充的融资计划,融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其中,浦发银行(600000.SH)、中信银行9601998.SH)、民生银行(600016.SH)、平安银行(000001.SZ)、光大银行(601818.SH)、宁波银行(002142.SZ)、张家港行(002839.SZ)、常熟银行(601128.SH)、吴江银行(603323.SH)、江阴银行(002807.SZ)、无锡银行(600908.SH)等11家银行计划或已发行可转债,合计金额2195亿元,占总融资规模的四分之一。其中,光大银行的300亿元可转债已于上半年发行完毕,剩余10家银行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募资1895亿元。

无论是银行数量还是发行金额,今年突现的银行可转债规模均已超过以往十年的总和。过去十年中,仅有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和民生银行发行过可转债,合计850亿元。

相比普通债券,可转债兼具债性和股性,可转债持有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将其转换成股票。而对银行来说,发行可转债可以提高银行的二级资本,而当持有人将可转债转股后,则能够提高银行的核心资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向澎湃新闻表示,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盈利能力的变化以及监管的强化等原因,导致银行的资本补充压力在今年以来更为突出一些。

深圳天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陈同辉则告诉澎湃新闻,现在国家开始控制银行的杠杆,而经济又在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因此银行如果要抓住这轮经济回升的机会,只能充实资本金。

多方承压,银行舍定增做可转债

在诸多资本补充工具中,选择可转债的银行越来越多。

兴业研究金融行业负责人孔祥向澎湃新闻表示,整体来看,银行今年的资金补充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银行业今年的方向是脱虚入实,但是银行的贷款业务资本扣减水平比较高,资本消耗速度过快,导致它有比较大的资金补充压力。此外,监管层面对定增的要求更严格,部分银行在发行和找客户方向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只能舍定增做可转债。

曾刚认为,从业务发展本身来看,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在扩张,即便不考虑别的,银行规模扩张也会带来资本增长。其次,银行过去几年信用风险相对来讲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利率市场化,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受到影响。从中长期来看,银行最可靠最持续的资本补充渠道主要还是来自于利润的留存。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干扰,自我积累能力减弱,外源性融资压力也就随之增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