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四大宏观指标好于预期 给老百姓“可以触摸”的幸福

2017-10-30 18:14:26    中宏网  参与评论()人

中宏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王镜榕)“十九大”这些天似乎成了打开话匣子的第一件大事。今天上午刚乘上出租车,五十多岁的出租车司机一聊起十九大就特感慨,他说,十九大给自己吃了个定心丸,感觉日子有了奔头,感觉今天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工作,也是在为子孙后代工作,想到许多年后祖国进入发达国家,即使自己享受不到多少,孩子们的生活也会再上个台阶。更重要得是,拿自己居住的回龙观来说,以前这里是“鸟也不拉屎”的“荒地”,如今街道修得又宽又漂亮,绿化也越来越好,据说自家小区附近也要修公园,所以,这种点点滴滴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是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到的。

跨入“新时代,四大宏观指标发布有了“新姿势”

与这位司机师傅的切实获得感相呼应,今年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郭同欣的署名文章《四大宏观指标好于预期 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发展》,文章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攻坚,有效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潜力动力,四大宏观指标好于去年同期,好于年初预期,经济运行呈现生产需求增势稳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物价温和上涨,国际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背景发下,郭同欣的这篇署名文章适时发表意味深长。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没有重提“GDP翻番”这样的说法,反应了中央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未来发展理念的根本调整。正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十九大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所指出的,主要考虑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现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突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质量不够高,所以才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郭同欣的这篇署名文章,可谓对何为“高质量发展”的数据化解读。

那么,如何具体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周绍朋指出,宏观经济研究主要是研究总量问题,比如说总供给、总需求。但是,总量问题绝不能离开结构问题。仅仅知道我们的国民经济总量达到多少,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了解它有哪些结构,由哪些方面构成。其次,还要看几个关键指标。具体包括,第一个就是经济增长率,即通常说的GDP的增长;第二个指标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一般来说主要就看物价指数。通常国家要公布两个物价指数,一是社会物价的总水平,总水平就是社会零售商品的价格水平,它的面比较大;二是跟我们所有居民密切相关的价格指标,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通过一、二百种跟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涨跌来反应通货膨胀或紧缩情况;三是失业率;四是国际收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