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有关情况。
据悉,截至2017年6月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全国有划定任务的2887个县级行政区全部落到实地地块、明确保护责任、补齐标志界桩、建成信息表册、实现上图入库,划定成果100%通过省级验收,成果数据库100%通过质检复核。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介绍,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先难后易,坚持“调查摸底、核实举证、论证审核、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的工作程序,坚持中央与地方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调动各方积极性,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两年多来,划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是坚守耕地红线的意识明显增强。地方政府从“不让划”、“不敢划”、“不愿划”转向“主动划”、“真心划”、“规范划”,实现了“划优、划实、划足”,逐级签订保护责任书,并设立统一标志,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规划确定的保护任务全部落地。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0亿亩,按照“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的原则,“定位、定量、定质、定责”下达划定任务,从城市周边入手推进到以外区域,将保护任务在全域范围内逐个图斑比对落实到实地地块;三是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明显提升。从全域看,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48%;坡度15度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从城市周边看,共划定9740万亩,城市周边平均保护比例由45%上升到60%,做到了优质耕地应划尽划;四是划定工作成效逐步显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保护责任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但同时,曹卫星强调,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尚未完成,不能松懈。他们将进一步提高对划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新思路和举措,探究制度化安排和长效化机制,加快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新格局。他表示,接下来将从巩固划定成果,加快集成应用;完善监督体系,实现成果动态管理;提高管护水平,落实特殊保护政策三方面开展工作。
据介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永久基本农田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的问题,必须保护好。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